《PLC&FA》:您認為PAC未來的發展方向有哪些?研華PAC產品未來的研發方向是什么?
林崇吉:在PAC發展方向上我認為一是走向越來越便宜的控制器行列,實現對小型器件生產控制;二是走向自動化與信息化的高度融合,提高產品品質效能,實現對更高端設備的大型控制。
研華PAC研發的目標就是在自動化與信息化高度融合的技術前提下,為客戶提供更高效率的工序運轉解決方案。研發方向不外乎兩個:一是硬件方面將趨向于行業專屬應用;二是重點在軟件方面加大研發力度,不斷提高精準與效率,增強產品功能性,推出更多行業專屬軟件,方便用戶應用。
PAC前景廣闊,推廣之路更須時日
《PLC&FA》:有人認為隨著PAC技術越來越融合PC與PLC的技術特點,在未來的發展中是否將意味著PAC會替代PC,您如何來看待這個問題?
林崇吉:我認為PC和PLC融合是市場需求使得二者技術融合產生了PAC,同時PC或PLC也不會由于PAC技術的發展而被替代。
在此我以電子鑄造工程的應用實例進行講解:在傳統的電子鑄造工程生產線生產某一款產品被分為多道工序,如抓取、輸送、測試等,然后進行生產線的投入改造。現在多數制造商采用FIXED CELL的制造觀點,即采用PAC進行自動化與信息化的智能制造。應用PAC之后,將整條生產線看成由多個細胞組成,依據制造不同的電子產品,只在相應的部位更換零件,然后就會在一兩天之內實現今天生產Iphone,明天就可以生產Ipad的轉變。不僅節省了生產時間,更節約了投資。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實現生產自動化,生產線各個工序之間要有很強的信息溝通、連接處理和存儲等能力。
另一方面,在諸如汽車等行業有時會出現因產品質量而召回的情況,如果沒有詳細的生產進程記錄,就無法確定哪一批次的產品出現了質量問題。而采用PAC則對生產線上的各個設備運行情況都有記錄,對于任何一個時間點的原料、工藝等都有詳細記錄,同時配有專用的數據分析軟件,可以很快的統計出哪個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不僅可以確定召回的產品,也可以準確的實行責任追溯。為精益化制造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由于制造領域對于生產自動化和信息化的需求推動了PC和PLC的不斷融合,同時PC也會有更多PLC控制的特性,PLC也在不斷加入系統控制的概念,但是PC和PLC都不會被替代,因為在中國還有一大批小型機器的應用,只需要PC或PLC便能滿足應用。每一種產品都有著他各自應用泛圍與發展方向,但是不管是哪一種控制器,客戶只要求能夠滿足他的需求,無論是叫PNP還是PAC,你就都是對的。
《PLC&FA》:PAC作為未來工業控制的主流產品是可以確定的,從目前這個產業如此慢熟的現狀來看,您認為PAC推廣過程遇到最大難題是什么?我們將如何來進一步做好這款產品的推廣應用?
鄧斌:PLC可靠性極強,隨著PC和PLC功能的差異化越來越小,如果需要更多的功能,則配備一臺工控機即可實現;同時PLC作為控制領域的元老級產品已有近二十年的發展歷史,而PAC則只有五六年的發展歷史,相信隨著高端裝備的發展,這個發展的天平會翻轉過來。
關于目前PAC的推廣,國內用戶的觀念是一個難題。一是在PC和PLC功能在不斷融合過程中,有一部分品牌,如GE、NI等的PLC已是PAC框架,只是名稱還是PLC,但是用戶還是會選擇GE、NI的產品,而不認PAC。二是國內工程師在選擇控制器時觀念相對保守。如果他選擇了西門子PLC,最后生產線出現問題,則被認為是產品的問題;如果他選擇了PAC,最后出現了問題則怕被追責到工程師的問題。同時從現有的PAC用戶來看,據我們統計,使用PAC產品的企業總工往往是年輕而且自身技術非常強,因為他們既能勇敢接受新事物,更能在技術上判斷PAC的技術優越性。所以新產品技術的宣傳推廣非常重要,并以此來引導客戶的需求。
研華在推動PAC發展的幾年里做了大量的推廣工作,包括專業的PAC教程編寫、PAC在線培訓,也成立了研華學院以實際產品進行定期技術培訓,接下來將在網絡條件好的地方計劃實行遠程實踐編程培訓,當然PAC產品的宣傳推廣更需要媒體的支持,對于PAC產業的中國推廣發展之行,我們都將不遺余力!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