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廣西農墾把機械化作為降低生產成本、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和增加蔗農收入的重要途徑,從政策、科研和資金等方面傾力推進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
如今,每年一到甘蔗收獲時節,在廣西農墾各個甘蔗農場基地,都能看到別開生面的甘蔗機械化收割演示會,各個農場與地方農機局、農機技術推廣站人員及蔗農代表,零距離地感受了甘蔗自動化收獲機械的良好性能與工作效率。每次演示,都進一步推動我區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推廣應用向前邁出一大步,種蔗效益進一步提高。
土地集約化為機械化鋪路
在新興農場,記者見到了場長李紹雄。說起甘蔗生產機械化,他頗有感慨:農場種甘蔗,一定要搞機械化,這是勢在必行的事。新興農場有2.8萬畝蔗地,農忙時,2000多人砍蔗,一個勞力一天只能砍一噸。這樣的生產效率,很難再提高種蔗效益!解決癥結的藥方就是加快推進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
為減輕種蔗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新興農場從1994年起就全面推行機械化深耕深松蔗地,甘蔗自動化噴灌已達到3000畝。此外,購置了一批漢森施肥一體機(施肥、培土、施藥),過去兩個勞力一天只能完成4畝,而采用一體機作業,兩個人則可完成40畝,效率高、成本低。從巴西進口凱斯7000切斷式收割機,一天能收甘蔗400噸。
規模化是實現甘蔗生產機械化的重要基礎。實踐證明,蔗地連片種植100畝以上,才能發揮出機械化功效。因此,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首先要求連片規模種植,土地集約化經營。廣西農墾擁有組織化、規模化優勢,在甘蔗生產機械化建設中率先奮起。
新興農場試行“承包經營、合資種田、統一管理、全員參股、按股受益、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模式,進行模擬股份制土地承包經營改革。農場把分片包干的土地重新進行整合,以股份制形式實現土地整體流轉,集體經營,并通過統一品種、統一播種、統一管護、統一收獲,推廣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
目前,新興農場對部分蔗地進行股份制經營的基礎上,還爭取利用土地整理項目國家配套的優惠政策和資金,發展大戶,連片開發,為甘蔗生產機械化開拓出更寬廣的空間。金光農場也開展了5000畝土地整理項目,建成適應全程機械化生產的5000畝國家“雙高”糖料基地。
生產機械化省工省力省錢
金光農場是全國農墾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廣西農墾現代農業和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建設試點。自2003年以來,農場5.2萬畝蔗地的犁、耙、開溝等全部實現機械化。目前,金光蔗區的各種甘蔗機械及配套機具達508臺。
據金光農場負責人介紹,利用蔗地深耕深松、施肥培土機械化、蔗葉粉碎還田3項技術,可使每畝蔗地增產1.2噸。使用甘蔗種植機,蔗農每畝支出85元,比人工種植每畝節約15元;使用施肥培土機,比人工節約6元以上,機械化收割每噸節約20元,3項合計每畝節約成本180元以上。全場甘蔗生產綜合機械化程度達80%。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