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變頻調速原理
變頻調速是通過改變電動機定子繞組供電的頻率來達到調速的目的,當在定子繞組上接入三相交流電時,在定子與轉子之間的空氣隙內產生一個旋轉磁場,它與轉子繞組產生相對運動,使轉子繞組產生感應電勢,出現感應電流,此電流與旋轉磁場相互作用,產生電磁轉矩,使電動機旋轉起來。電動機磁場的轉速稱為同步轉速,用N表示
N=60f/p (7-1)
式中:f為三相交流電源頻率,一般為50Hz;p為磁極對數。當p=1時,N=3000r/min;p=2時,N=1500r/min。
由式(1-10)可知磁極對數p越多,轉速N越慢。轉子的實際轉速n比磁場的同步轉速N要慢一點,所以稱為異步電動機,這個差別用轉差率s表示:
s=[n1-n]/n1]×100% (7-2)
當異步電動機定子繞組加上電源而轉子尚未轉動瞬間,n=0,這時s=1;啟動后的極端情況n=N,則s=0,即s在0~1之間變化。一般異步電動機在額定負載下的s=(1~6)%。綜合式(7-1)和式(7-2)可以得出
n=60f(1-s)/p (7-3)
由式(7-3)可以得出,對于標準的異步電動機,其磁極對數p已經確定,轉差率s變化不大,則異步電動機的轉速n與電源頻率f成正比,因此改變輸入電源的頻率就可以改變異步電動機的同步轉速,進而達到異步電動機調速的目的。
但是,為了保持在調速時電動機的最大轉矩不變,必須維持電動機的磁通量恒定,因此電動機定子的供電電壓也要作相應調節。變頻器就是在調整電動機電源頻率(VariableFrequency)的同時還要調整電壓(VariableVoltage)的變換裝置,故簡稱VVVF(裝置)。
2.變頻調速系統的加減速過程
(1)變頻調速系統的加速過程
變頻器的輸出頻率從fX1上升至fX2的加速過程如圖7-1所示。當頻率fX上升時,電動機定子旋轉磁場的同步轉速n0隨即也上升,但電動機轉子的轉速nM因為有慣性而不能立即跟上。結果是轉差Δn增大了,導體內的感應電動勢和感應電流也增大。為此,在電動機的加速過程中,必須處理好加速的快慢與拖動系統慣性之間的矛盾。在生產實過程中,變頻調速系統的加速過程屬于不進行生產的過渡過程,從提高生產率的角度出發,加速過程應該越短越好。由于變頻調速系統系統存在著慣性,如果加速過程太快,電動機轉子的轉速nM將跟不上電動機定子旋轉磁場的同步轉速的上升,轉差Δn增大,引起加速電流的增大,若達到過流限值而使變頻器跳閘。所以,在設置加速過程參數時,必須折中處理的問題是,在防止加速電流過大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縮短加速過程。
(2)變頻調速系統的減速過程
在變頻調速系統中,電動機轉速從較高轉速降至較低轉速的過程稱為減速過程。在變頻調速系統中,電動機的減速過程是通過降低變頻器的輸出頻率來實現減速的,電動機的轉速從n1下降至n2,即變頻器的輸出頻率從fX1下降至fX2的減速過程,如圖7-2所示。
當頻率剛下降的瞬間,旋轉磁場的轉速(同步轉速)立即下降,但由于拖動系統具有慣性的緣故,電動機轉子的轉速不可能立即下降。此時,電動機轉子的轉速超過了同步轉速,轉子繞組切割磁場的方向和原來相反了。從而,轉子繞組中感應電動勢和感應電流的方向,以及所產生的電磁轉矩的方向都和原來相反了,電動機處于發電動機狀態。由于所產生的轉矩和轉子旋轉的方向相反,能夠促使電動機的轉速迅速地降下來,該狀態稱為再生制動狀態。
電動機在再生制動狀態發出的電能,將通過和逆變開關管反向并聯的二極管全波整流后反饋到直流電路,使直流電路的電壓UD升高,稱為泵升電壓。如果直流電壓UD升得太高,將導致整流器和逆變器的器件損壞。所以,當UD上升到一定限值時,須通過能耗電路(制動電阻和制動單元)放電,把直流回路內多余的電能消耗掉。
變頻調速系統的減速過程和加速過程相同,在變頻調速系統的減速過程屬于不進行生產的過渡過程,故減速過程應越短越好。由于變頻調速系統存在著慣性的原因,頻率下降得太快了,電動機轉子的轉速nM將跟不上電動機定子旋轉磁場同步轉速的下降,轉差Δn增大,引起再生電流的增大和直流回路內泵升電壓的升高,甚至可能超過設置的限值,導致變頻器因過電流或過電壓而跳閘。所以,在設置系統減速過程參數時,必須在防止減速電流過大和直流電壓過高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縮短減速過程。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