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積極培育文化產業品牌。以提升區內文化產業層次為目標,引導、鼓勵和推動區內文化資源高度融合,建立區域性文化交流合作機制,突出精品創作,加強文化產業合作,制作推出系列地域特色濃郁、文化特質鮮明的城市外宣專題片,共同塑造“舞動漢風”文化品牌。
六是擴大異地結算范圍。進一步完善異地就醫經辦服務協作機制和定點醫療機構準入和退出制度,基本建立醫療保險監督檢查和委托管理機制,逐步實現區內各地參保人員能夠便捷異地就醫和結算。
七是提升商貿物流企業合作層次。進一步深化區域內重點商貿流通企業的信息溝通和經營合作,支持和鼓勵商貿企業在區域內互相延伸商業網點,促進商業資源自由流動,推進區域內商貿流通一體化加快發展。建立核心區物流公共信息平臺。
八是建立跨界環境污染聯合處置機制。成立跨行政區的組織和與之相對應的工作協調與聯動機制,完善環境信息共享與發布制度,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區域聯動。《方案》提出,制定《淮海經濟區企業環境行為信息評級標準》,合作建設區域危險廢物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完善跨界水、大氣、核與輻射等環境預警和應急機制。
九是完善區域警務協作機制。加強區域情報信息資源共享,搭建應急處理突發事件聯勤指揮平臺,加強跨地區重點人員動態管控,深化跨地區犯罪案件聯手偵辦,深入開展治安問題聯合整治。
十是建立區域城市新聞宣傳協作機制。在宣傳部門牽頭下,各市宣傳管理部門以及電視、報紙、網絡、廣播、雜志之間,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發揮集群集聚作用,進一步擴大核心區城市的影響力。
十一是深化區域合作協調推進機制。建立辦公室主任會議制度,每年召開2到3次市長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會議,協調、調度、督促核心區城市市長會議決定的落實。各專題工作組進一步密切聯系、加強合作,推進聯席會議確定的各專題工作的完成。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