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和不斷細分,對于很多的工業用戶而言,尋求自動化服務的初衷則越來越多地轉為實現投資成本、運營成本的最優化,更好地“省錢”。就是說用戶對服務業的要求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提供技術支持、維護維修,而是怎么節約成本、提高設備的可運行率、更好地規劃備品備件幫助其降低風險及實現成本節約、采用必要的評估、分析、改造從而有效地對能源消耗進行監測等。
我們可以設想如果讓用戶自己來承擔這些任務,要么由于相關能力的薄弱而難以應付,增加損失和風險;要么由于在這些不擅長的領域投入太多資源解決問題,造成資源的浪費,從而拖累整體運營效率,“省錢”自然不太可能。所以,通過業務的細分外包,實現優勢資源的合理配置,正是通過自動化服務降低綜合成本的源泉。
而隨著國家對制造業企業能效要求的不斷提升,通過接受節能服務而進行成本優化并實現合規性的企業用戶也逐漸增多。這一類用戶往往屬于冶金、水泥、鋼鐵等能耗密集型的行業,一方面迫于政策的壓力要通過更多的增值服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利益方面增值的服務也可以幫助企業大幅提高設備的可用性,減少停機時間并保證穩定運行,是企業的利潤最大化。
自動化服務業市場興起的一個重要原因還在于:企業可以通過增值的服務,擴大自己的產品的應用范圍,也就是這兩年一直被提到的全行業的解決方案。目前自動化產品市場已經進入了成熟期,如何為企業提供更好地服務,幫助用戶更好的實現利潤最大化已經成為自動化行業新的競爭點。當我們為用戶提供了優質的服務的時候,我們的產品、我們的品牌獲得了用戶的認可,隨之而來的就是巨大的經濟效益。
目前國內自動化服務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內容也有了很大的拓展,但是與國外相比還是存在很多差距。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現階段自動化服務仍以硬件為主,軟件為輔,而國外正在由硬件向軟件轉變,這是由于國外軟件應用水平較高,硬件質量較好。另外,我國產品服務為主,管理服務為輔;流程工業為主,離散為輔的現象也是自動化發展不夠發達的表現。
對于很多早期的國內自動化企業而言,在主要以產品為中心的市場模式下,服務通常是免費為用戶進行的,相當于圍繞已售出的產品的一種支持和維護。而隨著國際自動化廠商紛紛進入中國,在很多國際自動化公司的運營模式中,服務部門與產品部門同為利潤的創造者,有些甚至具備較強的盈利能力。
受到這些國際領先企業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內自動化廠商也已將有償服務推向了前臺,服務內容也不再局限于維護保障,而是將越來越多的價值融入服務之中,變服務為“產品”,變被動應答為主動推廣。對此,奚家成認為,無償變為有償,這是市場經濟的進步,但同時我們也不應過分強調有償,更要以謹慎的態度對待增值型服務。
目前,我國自動化企業與國外企業相比在攻城能力、經驗、品牌方面都有差距,而硬件、軟件的技術基礎、研發實力、質量和可靠性情況都沒有較大的優勢。與發達國家的自動化服務業相比,從產業規模、水平能力、服務領域來說,我國的自動化服務業尚處在成長期。
服務業的發展是制造業發展自然形成的一個過程,是合理利用知識技能、經濟和技術綜合能力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結果。而我國很多自動化行業的企業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更沒有意識到技術可以成為一個市場。這不但制約了我國技術市場的發展,也制約了我國制造服務業的發展。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