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星公司申請了一項新專利,引起科技界的廣泛關注,它很可能與該公司下一款產品Galaxy S9智能手機有關。這項專利的核心是一種關于環境傳感器的新技術,它或將被用于Galaxy S9,使之具備監測環境質量的功能。三星的舉措或許代表了未來智能手機的一種發展趨勢。
環境傳感器種類繁多,既有用于環境監測站、科研機構等場景的專業型儀器,也有適合在工廠、農田中配合生產作業的類型,近年來,安裝在手機、可穿戴設備和家居中的個人用環境傳感器也漸漸多起來。無論室內還是戶外,無限的環境空間中都蘊含著廣闊的市場,又加之物聯網技術的落地與普及,環境傳感器產業即將迎來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面。
智慧家居落地難,環境傳感器或可擔任先行軍
新房、新車等相對封閉的空間中含有大量對身體有害的氣體與顆粒,通風到何時方可入住、使用,如果僅憑業主自行估算,很難徹底排除安全風險。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傳感器可以給出可靠的答案。當甲醛、一氧化碳、PM2.5等有害氣體的含量降至安全值以下,傳感器才會釋放允許入住的信號。
在確保人們安全入住之后,環境傳感器在家庭中就失去用武之地了嗎?當然不是。家居環境的溫度、濕度等因素將長期影響家庭成員以及動植物的健康,需要及時調節,這就輪到溫濕度傳感器上場了。這類傳感器大多身材小巧輕盈,可放置在家中的各個角落。當溫濕度超過人體適宜的范圍時,傳感器會將提醒信息傳送到與之相連的用戶手機APP 上。
不過,此類傳感器大多被作為智能家居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缺乏獨立性。在智能家居整體落地不順的當前情況下,將這項實用的技術獨立出來率先推向家庭內部不失為一個折中良策。
內置于手機和可穿戴設備中的環境傳感器與家用類型大同小異,只不過它們更為便攜,且對室外常見的污染氣體更為敏感,可及時向用戶發出警示,提醒其戴上防護口罩或迅速離開污染嚴重區域。
工業、農業智慧化進程加速,環境傳感器扮演檢察官
在工業與農業領域,環境傳感器的部署與物聯網架構的關系更為密切。例如分布在工廠周圍的環境傳感器,其作用不僅僅在于工廠內部的自我監督,唯有與相應的環保監察部門連入同一網絡才能將監察效力發揮到最大。覆蓋范圍廣、傳輸成本低的物聯網(例如NB-IoT)是不可或缺的基礎。
而在農業領域,要實現農業生產者對一定區域內土壤、水質、空氣溫濕度、光照等各項環境要素的綜合把握,則必須布設多種類型的環境傳感器,并部署能夠覆蓋該區域的局域物聯網(例如LoRa),進而構建方便用戶直接操作的應用平臺。如此方可將彼此獨立的環境傳感器融為一體,形成強有力的解決方案。
在被稱作“物聯網元年”的2017年,無論是作為推動智慧家居落地的“先行軍”,還是工業、農業智慧化進程中的“檢察官”,環境傳感器都大有可為。緊密結合物聯網標準,持續推出既符合技術要求又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整個產業將很快步入黃金時代。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