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諾威工業博覽會西門子展臺縮影

西門子在2012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舉辦新聞發布會
歷史,西門子的厚重積淀
1847年,一切從柏林開始……

據介紹,作為工程學家,西門子對技術的喜愛直接影響到了西門子公司的發展。創建時西門子除了依靠電報業務外,就以發展和推廣新技術支撐主要業務發展。除了管理公司外,西門子更多的把時間放在了工程研究上。
1866年,西門子提出了發電機的工作原理,并由西門子公司的一名工程師完成了人類第一臺發電機。同年,西門子還發明了第一臺直流電動機。西門子研發的這些技術往往馬上被產品化投入市場,或者將其應用到新的產品中。例如有軌電車(1881)、第一套電氣照明系統(1882)、電梯(1880)、電動火車(1879)等都是西門子公司利用其創始人的發明最先投入市場的。
注重科技創新,致力全球發展,從歷史的角度解讀,這兩點是西門子公司自誕生伊始就有的成長因子。如果說以上所提到的發明是其注重科技創新的注解,那么下列事件則是對其致力全球發展的最好詮釋:
1850年,在倫敦設立了第一個海外辦事處;
1853年,在俄羅斯開設了第一家海外子公司;
1904年,在中國設立了首家常駐辦事處;
1905年,成立了西門子巴西公司;
1924年,成立了西門子印度公司;
1961年,出口總值首度超過10億德國馬克;
1968年,西門子業務覆蓋全球100個國家;
1970年,成立了西門子美國公司;
……
即使在全球經濟高度一體化的今天,許多所謂的國際大公司在全球業務領域的拓展也難望其項背,可見100多年前的西門子公司領導是多么的高瞻遠矚!
最值得贊賞的是,西門子很早就開始了在今天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的業務,西門子在中國的第一筆訂單是向中國提供指針式電報機,新的篇章從此翻開……
中國,西門子的第二主場
中國,無疑在本次漢諾威工博會上風光無限。不僅僅因為其是本屆展會的合作伙伴國,中國共有近500家企業參加全部8個主題展,總理溫家寶也親自出席。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年代,中國被視作拓展業務的最佳市場。其實,西門子對于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一直有增無減。
西門子股份公司工業業務領域首席執行官魯思沃博士(Prof. Siegfried Russwurm)表示:“在過去20年間,中國不斷提升制造生產力和強調可持續發展,迄今已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憑借世界領先的創新技術和植根中國140年的寶貴經驗,西門子將不斷深化合作,助力中國取得可持續發展的更大成功。”

魯思沃博士在西門子工業新聞發布會上
1872年,為中國提供了第一臺指針式電報機;
1899年,在北京建設中國的第一條有軌電車;
1904年,在上海成立第一家永久辦事處;
1985年,與中國政府簽署全面合作備忘錄;
1994年,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西門子在華首家辦事處迎來了百年華誕;
2010年,成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全球合作伙伴;
2011年,和中國簽署延續全面合作諒解備忘錄;
……
吳和樂表示,西門子工業積極響應中國政府十二五規劃的各項舉措,與中國合作伙伴攜手共進,通過智能綠色技術與解決方案,持續助力中國制造業提升生產力,并實現可持續發展。

王海濱在“中國媒體日”為記者講解中國制造業的發展趨勢
在本次漢諾威展會上,西門子也展出了在中國制造的多款產品。當地時間4月23日上午10點,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陪同下來到了西門子的展臺。溫家寶表示,在德國的展臺上,看到中國制造的產品,可見中德企業已經密切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切不可分的程度。真是一語中的!

溫家寶總理在西門子展臺

中國媒體在西門子漢諾威展臺接受魯思沃博士導覽后合影
創新,西門子的成長基因
“創新是我們的生命線。” Siegers如是說。
據介紹,西門子2011財政年度的研發投入為39.25億歐元,占總收入的5.3%。
全球研發人員共計27800人;軟件工程師約17000人。研發中心約160個,遍布全球約30個國家。2011財年獲得8600項發明,獲得了53300項專利。2011財年,西門子的專利排名:在德國,第3;在歐洲,第1;在美國,第9。
而創新在市場上直接體現為新技術和新產品,西門子近期的重大創新成果有:6兆瓦無齒輪裝置風力發電機,最多可為6000個家庭提供清潔能源,且重量不超過2.3兆瓦帶齒輪的渦輪發動機;TIA Portal軟件平臺,僅需一臺計算機,即可完成各種自動化過程的設計……

西門子股份公司驅動技術集團首席執行官Ralf-Michael Franke出席“中國工業日”并發言
在媒體對西門子股份公司驅動技術集團首席執行官Ralf-Michael Franke的采訪中,他同樣強調了西門子為不斷創新所做的持續努力。他說,為了更好適應市場與客戶的發展,西門子工業業務領域組織架構也進行了調整,目前由工業自動化集團、驅動技術集團、客戶服務集團以及冶金技術部構成。西門子工業業務領域能夠提供全球獨一無二的自動化技術、工業控制和驅動技術以及工業軟件,能夠滿足生產企業的所有需求。同時,還能針對客戶特有的市場和需求,提供專門的綜合定制服務,以使客戶獲益最大化。例如,PLM 軟件和虛擬模型的應用,不僅可使產品上市時間縮短高達50%,同時也節省了資源和能源成本。在工業的工廠運營中,集成的驅動系統能夠降低高達70% 的能耗。此外,西門子的最新減速電機Simogear系列,最高能效可達96%。

記者們聽西門子柏林工廠員工講解

記者們在西門子安貝格工廠聽講解

在西門子中央研究院與創新傳媒交流部主管Urich Eberl交流

西門子電動車1

西門子電動車2
責任,西門子的未來承載
自從成立以來,可持續性就一直是西門子公司的顯著特征。在西門子,可持續性意味著長期的經濟成功以及一個好的企業公民所應具備的環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富于責任感的企業領導力是公司為社會所認可和取得持久成功的先決條件。西門子是一家全球性公司,其行為對客戶、員工、股東、環境和整個社會有廣泛的影響。對西門子而言,企業責任意味著:要充分考慮經濟、社會、道德和環境等因素,從而確保公司的成功和未來;為公司制定各種清晰和透明的準則。
西門子十分重視企業責任,已將企業責任緊密地納入其公司戰略中,而其中可持續發展是本次漢諾威展會上提及最多的內容。可持續發展作為公司未來業務成功的基礎,是西門子企業文化的重要支柱。因此,西門子不僅遵守業務所在國家的環境法規,而且還制定了公司全球法規和標準,從而確保生產流程能夠高效利用能源,與環境協調發展。此外,西門子還加大力度開發環保產品。
魯思沃表示,西門子的領先技術體現在節能增效、工業生產力、經濟有效的個性化醫療以及智能基礎設施解決方案,至2014年,西門子40%的收入將來自于環保型產品組合所創造,這也很好地彰顯了西門子的價值觀:勇擔責任,追求卓越和矢志創新!
吳和樂認為,經濟衰退、全球化及標準化所帶來的激烈市場競爭使企業面臨更大挑戰,西門子解決之道——您的可持續合作伙伴。其涵義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貫穿全生命周期的合作伙伴;二是全球化網絡支持客戶的國際業務;三是著眼長期伙伴關系和客戶發展計劃。
同時,西門子還致力于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優秀企業公民,努力通過企業公民活動來推動社會的發展。并根據企業的特點,運用各種資源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中國,西門子已獲得多項榮譽與獎項。

中國代表團在柏林合影中國代表團在漢諾威

中國代表團在漢諾威
最美人間四月天,德中友情會相連。
六天四城同輾轉,舉杯共飲話凱旋。
本次西門子德國之旅,是一次工業朝圣之旅。不論是柏林的西門子城、大型驅動工廠,抑或是漢諾威工博會上西門子壯觀的展臺、中國工業日的盛大活動;不論是安貝格的自動化工廠,抑或是慕尼黑西門子中央研究院,都給所有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到祖國多天,對于這個工業發達卻藍天綠地的歐洲國度依然回味良久。或許,在這個國度誕生和發展起來的工業巨擘——西門子能助力我們共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用科技創新擁有未來的天空,使得中國成為工業強國之日,環境依然如此優美!
感謝西門子!祝福西門子!祝愿中國工業雄起!
附:風清云淡1974(筆者)新浪微博西門子漢諾威工業博覽
會之旅六天關鍵詞:
#漢諾威工業博覽會#西門子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之旅第一天關鍵詞:厚重。無論是德國的歷史,柏林的歷史,抑或西門子的歷史,都給人厚重的感覺。雖然已和西門子打交道多年,但這次是親臨實地用心體驗,讓人震撼!從指針式電報機,到馬賽克大廳,還有更令人稱奇的一座煙囪竟然成為柏林地標的塔樓……仰望!
#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漢諾威之旅第二天關鍵詞:大。不論是柏林電機廠生產的特種電機,還是漢諾威展會的規模以及西門子的展臺面積,都給人一個直觀印象:大!
#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漢諾威之旅第三天關鍵詞:中國。今天是西門子"中國工業日2012"正式開啟,大家談論的都是有關中國的話題;據說本次有500家中國企業參展,創歷史之最;下午有機會走訪幾家中國展商,大家信心十足!
#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漢諾威之旅第四天關鍵詞:媒體。今天是西門子"中國媒體日",西門子高層就有關數字化工廠、行業市場、軟件以及節能增效等話題與中國自動化行業媒體進行了深入交流。作為行業媒體,我們不僅僅是幫助推廣行業技術和產品,更應該站在產業發展的高度,提升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漢諾威之行第五天關鍵詞:數字化。工業IT和軟件已越來越重要,這也是本次漢諾威展會西門子重點展現和強調的。安貝格工廠據認為是西門子數字化工廠的典范,成都的工廠也將完全照此標準建設。西門子坦言:原材料和設備不是問題,能否找到適合的工人、工程師和管理人才是最大挑戰!
#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漢諾威之旅第六天關鍵詞:創新。西門子認為,創新是其發展的基石和動力,不僅需要產品和應用創新,基礎創新也很重要。為此,中央研究院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資金以及時間。對于國內企業來說,更需要不斷創新的精神和持續改進的實踐。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