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鎖緊完成!”24日12點55分,伴隨著響亮的報告聲,我國首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取得了圓滿成功,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飛控大廳內掌聲雷動。而遙控崗位上,組長于天一與年輕工程師費江濤相視一笑,繼續埋頭工作。
于天一和費江濤既是師徒,又是搭檔,被同事稱為飛控一線上的一對“發令兵”。飛行器在茫茫太空中做的每一次姿態調整、每一次變軌,甚至飛行器上的科學儀器每次開機與狀態設置,都要通過“發令兵”發送的控制指令來完成。
“發往太空的指令,只需幾秒鐘就能到達,只要發出就沒有機會更改,必須‘百發百中’。一旦失誤,后果不堪設想。”于天一介紹。
雖然參加過從神舟四號至今所有載人航天任務,首次手控交會對接還是給于天一帶來很大壓力。“在手控交會對接中,航天員的自主駕駛給任務帶來了許多不確定因素。”他說,“航天員駕駛飛船速度的快慢、節奏的把握,都會直接影響到遙控發令的時機、內容。一旦發生意外,留給我們的應急發令時間只有20秒。”他介紹,執行任務時,每個人的操作臺前都有一大摞厚厚的應急預案,隨時準備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與身經百戰的師傅相比,第二次參加任務就擔任主崗位的費江濤則是緊張又興奮。
2009年,剛畢業的計算機碩士費江濤分配到北京中心軟件室遙控組,面對全新的知識領域,他一時有些摸不著頭緒。于天一送給他兩本專業書,幫他打開了浩瀚宇宙的窗口。那段時間,他著魔般地吸吮著新知識,十幾萬行的遙控軟件程序源碼能讓他分析得如癡如醉。清晨,很多人剛剛從夢中蘇醒,他的身影已經出現在機房里;夜里,外面早已是萬家燈火,他的身影依然活躍在機房里。“費江濤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同事們常開玩笑,雖是調侃,卻充滿欽佩。
費江濤的辛勤很快得到了回報。他迅速掌握了遙控處理和電子郵件兩個配置項的所有進程狀態,負責管理維護其中大部分主要進程和所有公共庫程序,并在去年我國首次交會對接任務中嶄露頭角。
有了上次任務的歷練,這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中,于天一決定放手讓費江濤去干。從方案設計到軟件測試,從軟件開發到科研項目,費江濤干得得心應手,讓于天一滿心歡喜。任務的聯調聯試現場、工作的機房,常能看到這對師徒并肩作戰的身影。
為了確保任務萬無一失,兩人做了精心的準備,對每天多達3萬余條的程序運行日志和記錄進行反復分析、核查。最后一次全區合練前,師徒二人對某程序進行最后一次例行測試,突然發現一個狀態跟以前不一樣,經過檢查,確認這是潛在的危險隱患,可能導致地面向飛船重復發送指令。他們立刻對所有的程序和代碼逐一進行核對,并把半年前的數據翻出來進行比對,經過一個通宵的努力,終于在全區合練前將隱患消除。
在于天一的指導下,如今費江濤已經能獨當一面,成為本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遙控主崗。今后,這對師徒“發令兵”的身影將繼續活躍在遙控崗位上,見證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一個個輝煌。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