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市場前景難料
純電動汽車的價格較傳統燃料汽車的價格要高。除了相對較高的價格外,純電動汽車動力系統仍然是業界的難題,續航里程難以滿足需要。目前對于充電設施建設以及電動汽車充電接口還有國家統一的標準。汽車生產企業以及電網企業使用的標準也不一樣,標準不一,未來能否對接還是個問題。對于采取充電還是換電模式,業界同樣沒有統一的說法。比如公共交通系統可能采取換電模式,但是作為大眾消費者駕車沒有固定的線路,采取換電模式有點困難。不管哪個企業,明確說固定采取哪種能源補充模式都有點操之過急。
電動車生產企業除了急需發展動力系統性能,還需要相應的整個產業化的配套體系的建設以及消費者對電動汽車認知程度的提高,完全的產業化還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在模式尚未統一、標準尚未確定、動力難題仍難突破的情況下,國家電網狂飆突進的建設顯然冒著巨大的風險。斥巨資全國鋪開建設的充換電站何時能擺脫挌荒的命運仍有待觀察。

總體來看,中國的電動車市場仍處于“政策熱,市場冷”的狀態。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汽車產銷量為1850萬輛左右,而包括混合動力車在內,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產銷量還不足萬輛,具體到純電動車身上,產銷量更是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從市場的角度看,電動車價格太高是造成市場窘境的關鍵原因之一。以比亞迪e6為例,高達36.98萬元的售價已經遠遠超出了大多數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從市場反應看,除了政府采購訂單之外,e6在私人消費市場基本還處于停滯狀態。因此,如何快速降低電池成本,是擺在所有電動車生產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對于電動車安全性的顧慮也成為消費者普遍觀望的理由。不久前,爆發在通用電動車Volt身上的電池起火事件,引發了業界對于電動車技術成熟度的廣泛討論,而在此期間,市場上不時有電動車出現嚴重故障的信息曝出,這顯然會給消費者在選擇電動車時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屏障。
當然,電動車推廣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是一個永遠都繞不開的話題。具備電動車基礎設施建設條件的部門出于投資風險考慮,使得電動車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極為緩慢;而電動車的大范圍推廣顯然又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支持。矛盾顯現的同時,電動車的發展前景也變得越來越模糊。
此外,由于《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是由中國一些本土汽車企業參與制定的,因此有人認為這將為自主品牌企業的電動車發展帶來利好。對此,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一位負責人表示:“目前國內本土汽車企業在電動車研發方面,基本掌握了整車控制、動力系統匹配與集成設計等關鍵技術,但在純電動汽車產品的可靠性、先進性以及工程化能力上,仍遠遠落后于國外先進產品。”這也就意味著,當中國電動車市場真正進入商業化階段之后,如果沒有其他保護性政策的出臺,這塊市場勢必還將重蹈目前傳統能源車市場被外資牢牢把控的尷尬局面。由此可見,電動車“國標”的出臺,還僅僅是中國要加快電動車發展的一個信號,真正的市場化運作仍需要時間。而且,對自主品牌而言,盡快在此期間掌握和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才是重中之重,而不是“應景”式地匆匆推出電動車產品。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