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領域和技術原理
主要應用與交通出行調查領域,對基于手機定位的交通出行調查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并研發交通出行調查軟件,包括手機應用服務和云計算服務器。
集成兩種數據采集方式:基于基站定位的出行數據采集和基于GPS定位的數據采集方式。數據采集端以手機應用服務的方式提供出行者下載。出行者在手機中安裝該程序時可設置隱私保護,安裝后應用程序隨開機自動啟動,自動收集被調查者的位置和時間信息,并將這些數據通過移動網絡上傳到云計算服務器。
云計算服務器對采集的海量數據進行智能識別和分析,將出行者的位置和時間信息與地圖進行匹配,得出出行者的出行軌跡;再將出行軌跡與公交線網、地鐵網等公共交通網絡進行比較,分析出行者在這段出行軌跡中的每一種出行方式、耗費時間、換乘點等參數。最后根據不同調查主題對參數進行數據挖掘,得出調查結論。
性能指標
自動運行手機定位應用程序軟件的時間為5秒左右(包括自動識別使用GPS還是基站定位),定位時間介于5-10秒。
定位數據傳輸根據不同的無線網絡類型而不同,采用GSM的傳輸速率為9.6 kB/s~14.4 kB/s,GPRS理論上的最大傳輸速率可大171.2kB/s,CDMA方式數據傳輸速率最高達2MB/s。
定位信息一般10~15秒傳輸(包括發送和接收)一次,每個月約30M流量。
云計算服務器提供200G的定位數據存儲空間;
數據處理能力達到每分鐘2000條記錄以上。
為佛山市南海區交通局預計進行的南海區交通出行調查削減人工調查成本,按給以每個被調查人員每月5元的話費補助、有1萬名南海區居民參與調查計,每月花費調查費用5萬元。
成果關鍵技術介紹
研究一種新型的交通出行調查技術,以人、車為中心,通過移動互聯網追蹤人、車的出行軌跡,采集交通出行調查數據并進行智能分析。本項目研發交通出行調查手機應用服務和云計算服務器,并應用于佛山市南海區交通局擬進行的南海區交通出行調查。
與國內外同類技術比較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