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程
1.5月18號,美的集團發(fā)出公告,正式宣布擬通過要約方式,以約40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292億元)對價收購庫卡。
2.路透社報道,5月27日,庫卡(KUKA)蒂爾·勞伊特表示,歡迎中國家電制造商美的集團擬發(fā)出的45億歐元的收購要約。
勞伊特告訴股東:“我們自己設立了一個目標,到2020年銷售額要達到10億歐元。如果一個合作伙伴能支持這個戰(zhàn)略并為我們提供更好的市場準入,它將成為庫卡的重要增長引擎。”
3.當地時間6月1日,德國經濟部長加布利爾(Sigmar Gabriel)表示,德國政府正在試圖協調,安排其他公司對工業(yè)機器人制造商庫卡集團提出另一個收購要約,對抗中國美的集團的45億歐元收購出價。盡管對出售庫卡股權心存保留,但經濟部長加布里爾同時表示,政治界無法阻止這個交易的進行,因為其中并不涉及安全利益問題。“我們可能施加的影響僅限制在口頭上。”他表示。
4. 6月6日,美的集團臨時股東大會高票通過了美的收購庫卡的方案,這項備受矚目的跨國并購案又過了一關。下一步,這項并購案還需面對德國政府的審核。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說,這項并購雖然有困難,“但我們一直在前進,至少到目前為止”。
5.按照德國監(jiān)管要求,美的必須向庫卡所有已發(fā)行的股本提出要約收購。6月15日,德國聯邦金融監(jiān)管局批準發(fā)布要約收購文件。
6. 6月16日,美的宣布旗下子公司MECCA啟動收購德國庫卡集團所有股份的自愿公開要約收購流程。美的以每股115歐元價格溢價30%收購庫卡,目標是增持庫卡股份至30%以上,并未像外界所傳不高于49%。美的董事長方洪波說,所謂49%上限是外界的想象。
當天,庫卡總裁(Till Reuter)蒂爾·勞伊特表示,他對美的46億歐元的報價毫不吃驚,因為兩家企業(yè)商談這樁生意已有數周時間,內容涉及改善共同的物流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的生產以及將該業(yè)務推動到中國去,“我們完全不認為這是一次敵意兼并。”
7. 據路透社網站報道,當地時間6月23日,有知情人士表示,德國化工企業(yè)福伊特(Voith)集團計劃將其持有的德國機器人制造商庫卡(Kuka)公司25.1%股權出售給中國美的集團,此舉將使得美的同庫卡兩者之間的并購交易更為順利。
此次要約將于德國法蘭克福時間2016年7月15日24時結束。

觀點
德國總理默克爾
表示不排除中國企業(yè)收購庫卡的可能性,但她又放話:“德國的任何人都可參與庫卡交易”。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對于兩國企業(yè)在法律框架內按照市場原則和國際通行慣例開展互利合作,中德雙方都持支持和開放態(tài)度。
歐洲議會的德國委員馬庫斯·費貝爾
我們確實需要慎重思考我們究竟是愿意把如此重要的一家企業(yè)交給中國人,還是盡力把它留在歐洲手中。我擔心由于這類交易,未來汽車將不再是在斯圖加特和沃爾斯夫堡生產,而是在中國生產。庫卡集團應當由諸如瑞士ABB集團這樣的技術公司集團收購,沿用飛機制造商空中客車公司的原則建立一家泛歐實體。
德國駐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京特·厄廷格
建議庫卡機器人集團的其他大股東可以發(fā)起替代投標,另一家歐洲公司也可以。 歐洲收購可能是更好的方案。
德國股東協會DWS負責人羅蘭·克勞斯
表示,“默克爾總理在漢諾威交易會上稱庫卡是工業(yè)4.0——德國產業(yè)的未來,我們不能讓它落入其他人手中。”
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經濟部長Gerhard Hein
中國現在有300多家機器人制造商,他們需要德國的技術。盡管從機床設備的出口量來看,去年有所下滑,但是中國經濟正在轉型期,相信市場很快就將重拾活力。
歐盟商會副主席,前機器人制造商柯馬中國CEO史蒂芬-賽克(Stephan Sack)
現在只要把“機器人”三個字放在中國的任何地方,都會讓人們瘋狂。美的率先競購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成為行業(yè)中的第一個,是非常聰明的做法。也許ABB或者發(fā)那科,美的就不那么好收購。
美的董事長方洪波
收購后,庫卡仍然將作為一家獨立公司,美的無意取得絕對控股權或讓公司退市。作為一個客戶和投資者,我們已經被庫卡的管理層和員工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相信更多的股權能讓我們在一個獨立的庫卡中擁有平衡的話語權,也讓兩家公司更好地合作以推動更深層次的增長,尤其是在中國。
美的集團董事、副總裁李飛德
從美的的戰(zhàn)略來講,一點也沒有把這次收購作為二級市場的投資行為。美的未來的戰(zhàn)略是“雙智戰(zhàn)略”,一是讓美的的產品更智能,二是智能制造。未來工業(yè)自動化的產業(yè)空間很大,但全球工業(yè)自動化巨頭大多圍繞汽車行業(yè)來發(fā)展,一般工業(yè)自動化的程度偏低,而在這方面中國是最大的市場,誰能在中國成為第一,就能在全球成為第一,所以美的非常看好全球一般工業(yè)自動化的機會。
現在國內機器人企業(yè),無論產品性能、服務還是盈利水平等方面,都跟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有明顯差距。未來的競爭力一定是基于科技,而不是簡單的價格。一個車間的自動化設備,購買成本是一方面,使用、維護成本更大,所以領先的企業(yè)未來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還會繼續(xù)提升。
工業(yè)自動化分為汽車相關領域和一般工業(yè)領域。一般工業(yè)領域涵蓋電子、家電等輕工行業(yè)。從庫卡披露的數據看,一般工業(yè)領域的收入不到它收入的一半。庫卡來中國發(fā)展,它本身在中國有幾個公司,“我們只是支持它做得更好”。
美的集團副總裁顧炎民
收購建議對庫卡非常有利,它將因此在中國獲得“巨大成功”。這里急需機器人,增長潛力巨大。
庫卡中國CEO孔兵
美的可能尋求控股庫卡,短期對于庫卡的業(yè)務影響不大,但是長期會有影響。
分析
信達證券能源互聯網首席研究員曹寅
一般小型并購看關系,大型并購要看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對于美的打算收購庫卡這種大型的商業(yè)收購來說,資金并不是唯一衡量是否可行的因素,政治所占的比例也并不低。對于目前的德國來說,工業(yè)數字化以及高精尖的機械是其十分看重的領域,也是其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雖然中國企業(yè)此前收購過一些德國的企業(yè),但多為其他領域。
此外,歐洲國家對中國的態(tài)度一直都比較“傲慢”。5月中旬,歐洲議會在一項決議案中,反對單邊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美的作為一家民企,之前未有大型海外收購的經驗,其所委托的財務顧問也并非是類似匯豐、摩根大通等的大型投行。如今,德國政府正試圖協調安排其他競購對手,美的收購庫卡也很有可能“黃掉”。

Michael Wong 國內某知名金融控股集團投資人,長年從事跨國并購業(yè)務
美的本來就持有庫卡13%的股權,并通過不斷增持一步步取得這家公司的控股權,協同到自己的板塊上,這樣的路徑很穩(wěn)健。這樣的收購,也比一些收購方想一口氣吃掉海外的大公司要更具規(guī)劃性。在操作層面,整個過程有幾個比較關鍵的步驟,包括怎么取得發(fā)改委和商務部的批文,怎樣合規(guī)地換外匯把資金匯出境外,以及買回來的資產如何通過資產重組裝進A股上市公司,這些問題的處理都會導致實際收購的進程與結果。
在這宗案子中,有一個細節(jié)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本次美的對庫卡持股比例的增加,并沒有要訂立控制協議或退市的意愿,意味著美的要保持庫卡作為上市公司地位及其運營獨立性。這在中國企業(yè)收購海外公司時也是常用的管理手段,一般而言,海外原管理層能夠保證企業(yè)更加有效的運營,因此中國收購方一般會與原管理層約定業(yè)績對賭,相應的,根據業(yè)績表現授予原管理層更多的現金甚至股權激勵,這對原管理層而言是難得的機會,也是其繼續(xù)經營公司的一大動力。
還有一個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此次美的的要約收購是希望持股庫卡增至30%以上,那么究竟收購多少股權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一般來說,在二級市場估值套利的模式下,收購方希望獲得標的資產更多的股權,并且通過上市公司定增的方式實現1—3年內的退出,這樣能夠實現更大超額收益。至于收購標的額大小其實并不十分重要,因為上市公司作為收購方通常與PE基金等其他投資機構組成財團,通過使用股權、債券等多種融資方式,共同完成對標的資產的收購。
相比之下,美的的戰(zhàn)術比較穩(wěn)健,目標也更長遠。它可能確實比較希望進入這一板塊,對這一領域的發(fā)展比較有信心,想與它原來的家電本業(yè)協同起來。從這個角度來看,對庫卡的估值偏高也在其商業(yè)決策的考量之內。國內很多企業(yè)比美的要激進得多,它們首先考慮的并不一定是協同性,而是估值夠不夠低,題材夠不夠火,回國以后能否拉高其在A股上的市值。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