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愛斌語
6月19日下午,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會長王金祥將刻有“中國設備管理協會設備資產管控技術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新中心”)的金色牌匾授予了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愛斌,這個意義深遠的時刻被定格在溫馨而時尚的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朗坤”)北京辦事處。
“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情形下,我對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新中心的成立寄予厚望。新中心的工作方向是對的,符合經濟發展新趨勢,前途無量,但不會一帆風順。”王金祥在授牌儀式座談會上語重心長地說。
年輕的業界領軍企業朗坤作為新中心的合作單位,早已蓄勢待發。在武愛斌看來,他從王金祥手里接過的不僅僅是一塊牌匾,更是一項榮譽、一份重托、一張沉甸甸的民族軟件企業的“設備云”藍圖。
在由中國設備管理協會下發的《關于設立中國設備管理協會設備資產管控技術服務中心的通知》中明確指出,該中心在業務上接受中國設備管理協會的指導與監督,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愛斌為中心主任,總裁魏小慶和副總裁呂靜為中心副主任。已集團化的朗坤,有三位高管參與該中心的運營,可見朗坤對新中心的重視和厚望。
“使命光榮,任務艱巨!”武愛斌在新中心成立座談會上發言時,向與會者娓娓道來他胸有成竹的大格局。“平臺體系善三導,善作善成步步高。綱舉目張欣共享,網格化境工精雕。(注:三導為信息主導、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武愛斌喜用國資委監事會主席劉順達的這首小詩激勵自己,以期不辜負劉主席的期望,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全程追溯做出貢獻。
在有關新中心開展的八項主要工作任務的表述中,僅“承擔設備編碼技術與標準的開發、研究、培訓與推廣應用”一項任務,就龐大而繁復。盡管朗坤充滿朝氣,已步入筋強體壯的青春期,但開展這八大任務,無疑還面臨著壓力與挑戰。
智慧工廠、智慧園區、智慧城市……中國智慧化產業的市場很大,而武愛斌的決心更大!在武愛斌的眼中,那一個個用自動化、信息化編織而成的設備資產管控平臺,早已幻化成朗坤的一片天,而他的決心和勇氣,早已穿越了廣袤而深邃的“設備云”,駕馭著屬于朗坤的一片天!武愛斌認為,肩負著中國設備管理協會的重托,如新生兒般的新中心,凝聚著朗坤人多年的智慧結晶,憑借朗坤積聚的深厚底蘊,盡管前路坎坷,但一定前景光明。
面對我國數以萬萬億元的設備資產,該如何與時俱進地讓它的軟件產品發揮應有的管控效應?“如果將我國的萬萬億設備資產壽命延長20%,故障降低20%,庫存降低15%,新中心就很了不起。”武愛斌強調說,“朗坤就是要用互聯網+的思維管控設備,打造設備研發、制造、運營、維護、檢修的一體化平臺,對設備進行全壽命周期管理。不僅如此,我們還要為商家、為用戶提供機會,讓他們與銀行、保險等業務進行物理鏈接,形成一個功能強大的資產置換、融資、租賃大平臺。”武愛斌敏銳地帶領著朗坤人謀劃著未來,他要讓朗坤具備“從軟件開發配套,到幫助企業實現頂層資源配置”的變革,他甚至要結合朗坤多年的研發成果包括與新華社等共同打造的瞭望智庫經驗,發布朗普(朗坤+標普)指數,籌備“機備銀行”。
“朗坤人要具有40歲老鷹的精神,斷喙而重生。”為此,武愛斌還親自擔任總策劃,制定了微宣傳視頻:《朗坤人,請你要像老鷹一樣重生》,朗坤人顯然吹響了蛻變的集結號。
設備資產管控的地基怎么夯?不斷升級自主研發產品
聚焦:新中心的八大工作任務,猶如一串串珍珠,被朗坤自主研發應用設備管理軟件這條主線穿了起來——開展設備資產管控技術服務工作,為企業搭建技術服務平臺,幫助企業定制設備資產管控方案;為企業設備管理提供方便快捷、經濟高效的云端信息系統,降低設備管理系統的使用成本;利用移動終端設備及物聯網技術,為企業提供及時、準確的設備管理數據采集與數據應用服務……
管理龐大的設備資產,如何夯實地基?“做任何事都要有良好的基礎。朗坤人矢志不渝地逐漸探索出一條以設備資產管控為核心的信息化研發應用之路。我們自主研發的各類信息化產品,在實踐中不斷轉型升級,為更好地進行設備資產的智慧管控夯實了地基。”武愛斌深有感觸地說。
的確,新中心大刀闊斧的工作設想,就緣于朗坤18年積聚的深厚底蘊與實力,這正是朗坤發展的底氣和根基。而今的朗坤,硬實力與軟實力都令人刮目相看——
硬實力獨具匠心:結合國家戰略號召,朗坤斥巨資建設的朗坤智慧園,集智能化、信息化、自動化、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為一體,將研發大樓、體驗中心、創智中心、會議中心、商務中心、服務中心有機地融為一體。即將在九月投運的朗坤智慧園,不僅會成為工業旅游的一道靚麗風景,更有望樹立全國智慧園區新的標桿。
軟實力令人矚目:頂戴多項殊榮。讓朗坤人引以為自豪的是,在去年年底召開的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主辦的年度盛會上,朗坤榮獲“2016年度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十大領軍企業”、“2016年度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工業大數據領域最佳產品獎”,而武愛斌本人也榮獲“2016年度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十大領軍人物”;榮獲中國質量協會授予的“第十五屆全國質量獎(鼓勵獎)”,這是全國唯一的軟件類企業獲獎單位;榮獲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授予的“江蘇省2016年度互聯網風云人物”……而今的朗坤,已躍升為“智慧工廠、智慧園區、智慧城市”的實踐者和領軍企業,品牌知名度與社會影響力與日俱增。
一事精致,足以動人。朗坤就像武愛斌親自哺育養大的孩子,投入了他全部的心血和愛。自1999年創立伊始,武愛斌就帶領著朗坤人,矢志不渝地在自主創新之路上披荊斬棘,開辟出一條振興國產軟件的希望之路,智慧之路。
正可謂天道酬勤。繼朗坤獲批國家相關部門價值3000萬元的“建材工業云平臺”項目后,就在近期,朗坤獲批了價值1300萬元的“南京市高端人才團隊引進計劃項目”。該項目獲批后,朗坤將著力打造工廠設備遠程診斷云平臺,助力朗坤實現由產品服務向平臺服務的戰略轉型。
朗坤自主研發的信息化產品,已在不經意間在工業領域遙遙領先!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產品不斷升級換代,這就是朝氣蓬勃的朗坤。面對化工等高危行業,朗坤立足提高企業、園區的安全生產能力,推出致力于提高安全生產能力、防爆、責任追究等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面對我國大力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熱潮,朗坤人勇為人先,開辟出朗坤在亞洲及非洲的智慧管控之路;面對軍民融合的契機,朗坤以自主研發的相關產品博得優勢,成為具有軍工二級保密資質的企業,開始了進軍軍工領域的新征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朗坤的自主研發之路日益寬廣:遵循“合作共贏”的理念,朗坤與各相關方保持著良好的關系,與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華為、GE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攜手開拓智慧產業;與江蘇省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南京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東南大學、國家電網、中國建筑材料集團等進行產學研合作,研發的多項產品已經成功替代了進口軟件,填補了國內空白,保障了信息安全。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已步入青壯年時期的朗坤,已發展成為擁有7家參/控股公司的集團級企業,員工近千人,年產值近10億元,業務覆蓋能源、市政、環保、金融、教育、航空、建材等多個行業和領域,有超過1000多家集團級企業、數十個智慧園區和城市在朗坤產品的服務平臺上安全穩定運行,近200萬客戶每天依靠朗坤系統工作。
設備資產管控的“牛鼻子”怎么抓?制作設備“身份證”
聚焦:武愛斌形象地比喻說,設備編碼就如同為每一臺設備制作一個像人一樣的“身份證”,有了這個身份證,就可以把所有設備的信息在一個平臺上共享,這將為打造國家信息安全防火墻、為“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帶來極大的便利。所以,朗坤要胸懷使命感,全力以赴地做好設備標識系統也就是設備編碼,做成新中心的品牌工程。
管理龐大的設備資產,如何抓住它的“牛鼻子”?“設備應該像人一樣,擁有自己的‘身份證’。”武愛斌曾在多個場合公開表示,設備編碼是設備管控的基礎,是根據標識對象的功能、工藝和安裝位置等特征,來明確標識工廠中的系統和設備及其組件的一種代碼。設備編碼用字母和數字,按照一定的規則,通過科學合理的排列、組合,來描述工廠各系統、設備、元件、建筑物的特征,從而構成了描述工廠狀況的基礎數據集,以便對各類設備進行管理。如,分類、檢索、查詢、統計等,都可以通過一個平臺掌控,這將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這項工作如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雙向推動,就很容易落地。”武愛斌充滿期待地說,設備如果有了“身份證”,管控就會變得更加便捷,這如同抓住了設備資產管控的“牛鼻子”。
擁有武漢理工大學等四所高校客座教授頭銜的武愛斌,善于打比喻,時常風趣睿智地把枯燥的理論及應用說得形象逼真。“中醫有‘治未病’的說法,就是在人還沒有發病之前進行調理。對于工業企業設備管理來說,同樣需要‘治未病’,設備編碼就是為設備‘治未病’提供最基礎的資料。”武愛斌分析說。
早在十多年前,武愛斌就敏銳地捕捉到這一時機,這也促使朗坤成為國內最早提出設備“身份證”管理思想并開展德國KKS編碼標識系統技術研究和應用服務的專業化企業之一。目前,朗坤已在電力、建材等行業進行了設備編碼試點,特別是在電力行業,通過多年的實踐,朗坤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但也面臨著一些困境。
“放眼工業體系中的其他重資產行業,對于設備管理往往缺少設備‘身份證’體系,這其中也有部分企業有這種管理意識,自行編制設備‘身份證’,但往往苦于無標準可依,造成設備數據結構混亂、冗余數據過剩、無效數據無法清理等問題,在工業體系中形成一個個企業級的數據信息孤島。其中最重要也是最為根本的原因就是缺少面向工業體系的設備‘身份證’標準。”武愛斌認為,標準化工作是企業管理大廈的地基,現代工業企業的生產是建立在先進技術、嚴密分工和廣泛協作的基礎上的,其中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標準化。把標準運用到工業企業生產與設備管理中,促使企業的工藝和生產流程趨于標準化,對優化企業資源配置、降低生產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呼吁設備編碼的推廣應用及標準的制定,武愛斌不知說過多少次。每當他口干舌燥的時候,范仲庵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典之語就會在頭腦中浮現,“我是醉翁之意不在賺錢,在乎于振興民族軟件品牌。”武愛斌如此調侃他熱衷的事業。
“標準化是企業組織現代化大生產的條件,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深入推進,工業體系應盡快建立符合國際標準,同時滿足國內實際應用需求的設備‘身份證’標準,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標準的調研、編制、評審、發布、推廣等每個環節都充滿挑戰,工作量巨大,困難重重,但朗坤愿與各方共同努力,推動這個利國利民的偉業。”武愛斌介紹說,目前,朗坤正參與國家層面工程建設標準的編制工作,編制小組系統研究了以國際標準《工業系統、裝置、設備及工業產品結構原則與參考標識》IEC81346為基礎標準,以ISO/TS81346-10為特定標準,參照VGB(德國大型電站技術協會)的RDS-PP電廠參考標識系統,并結合國內電廠實際應用需求的標準體系。
設備資產管控的藍圖怎么繪?搭建“資產管家大平臺”
聚焦:“蘋果公司因改變世界而存在,朗坤因讓民族軟件品牌造福廣大工業企業而存在!朗坤要為以萬物互聯互通的新時代而蛻變、重生!”在武愛斌看來,企業的終極使命是社會責任。工業互聯網領域,目前還沒有企業能成為獨角獸,而這個領域是非常有潛力的,隨著工業化乃至后工業化時代的發展,軟件特別是工業軟件作用愈加突出。“金融、保險與智慧城市、智慧工廠、智慧園區,萬物互聯的時代,共享共融的空間無限大。”武愛斌的思維像插上了翅膀,在朗朗乾坤中翱翔。
管理龐大的設備資產,如何順應趨勢性發展?武愛斌透露,朗坤目前正在醞釀的“百業千城計劃”,擬將“人管家、物管家、錢管家”及“人聯網+物聯網+錢聯網”有機地融為一體,充分體現共享經濟特征,籌備融資平臺、發布設備朗普指數、機備銀行等跨界融合之舉正在納入朗坤的規劃藍圖,以期為業界搭建一個“資產管家大平臺”。
在朗坤人所從事的事業大舞臺上,武愛斌的角色是多重的,他有時就像一位“信息孤島的終結者”,帶領著朗坤人,一路披荊斬棘地朝著他的“設備管家大平臺”之夢奮進。
值得關注的是,盤活閑置設備、為設備上保險等金融及融資租賃模式也已納入到朗坤的設備資產管控視野中。“互聯網+時代,無論對于政府還是企業,要打破信息孤島,建立一個共享平臺,實現資源在這個平臺上自由流動、相互支持,通過大數據實現科學決策。”武愛斌帶領的朗坤人已不僅僅滿足于以具有基建/生產一體化、財務/業務一體化、業務/績效一體化、生產管理/生產監控一體化、集團/工廠一體化特色的“五個一體化”等拳頭產品為榮的智慧工廠平臺,朗坤要做智能化的設備資產管家。
新中心的八大任務,猶如朗坤人進軍“設備管家大平臺”的行軍路線圖,讓朗坤人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以同頻共振的精神風貌,開始了新的征途。“企業不僅是自己要發展,還要帶領行業內外更多伙伴共同成長。”武愛斌表示,朗坤將從物聯網、大數據到人工智能著手,構建起全新的設備資產管控生態鏈,面向社會開放。
與其說新中心的成立為朗坤再創輝煌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撐,還不如說朗坤以鳳凰涅磐般的決心和魄力突破了自我,找到了一個騰飛的支點。“杰克·韋爾奇在《商業的本質》中所言,人生需要有意義,意義不是簡單地通過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而是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推動社會的進步”。武愛斌很欣賞這句話。武愛斌,這位年輕而富有朝氣的儒商,正胸懷強烈的振興民族軟件的使命感,帶領朗坤人不斷攀越著一座座高峰。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