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智造服務,踐行“2025”藍圖
談起和利時集團,業內人都不會陌生,而且在國內諸如工業自動化、軌道交通自動化、醫療自動化等一些行業領域都有和利時獨步天下的輝煌與信任,那么成立于2016年的北京和利時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又承載著和利時怎樣的發展希冀?“新成立的智能技術公司本質上已經不僅是一家自動化系統或工業軟件產品供應商,更是一家工業服務提供商。”和利時智能總工程師朱毅明在接受采訪時給出智能公司的定位,他進一步說明:“基于集團強大的工業自動化系統和工業軟件產品平臺,致力于IT和OT的無縫融合,為工礦企業提供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和智能工廠規劃、設計、集成、安裝、調試和運維服務,用工業互聯網、工業云服務、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智能制造技術幫助國內工業企業實現產業升級轉型的目標,用安全可控的自動化系統和工業軟件踐行‘中國制造2025’。”

據介紹,智能公司的業務主要集中在機械、電子、家用電器、儀器儀表等離散制造業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同時配合杭州和利時提供火電、核電、化工、石油、冶金、建材、制藥、食品等流程工業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和利時智能工廠解決方案的特點是基于智能工廠組態開發平臺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快速實施的智能工廠實現方案,實現設備模型、工藝模型、產品模型、生產控制、業務邏輯、展示界面的定制服務,覆蓋設備控制、生產監控、生產管理等功能,并通過迭代升級,實現持續改進和創新,保障用戶投資的長期有效性。
和利時智能技術的核心能力是智能制造服務,面向不同的用戶,既可以提供裝置級的智能控制方案,也可以提供智能生產線或數字化車間的成套設備,還可以提供整個智能工廠的全面解決方案。
“和利時智能工廠解決方案的核心是虛擬工廠信息模型,通過自動化設備和智能工廠數據集成平臺實現物理世界的實體設備與信息空間的數字對象的雙向實時映射,采用數據驅動的方式實現實體與虛體的信息交換和互操作,采用工業互聯網中間件提供工廠信息公共服務。”在此,和利時智能總工朱總特別向我們介紹了其企業信息化智能系統的核心特點:
傳統的自動化和信息系統集成大多采用面向功能單元的實現方式,各種功能單元擁有獨立的數據、業務邏輯和展示界面,相互之間通過通信實現互操作和協同工作,這種方式經常存在不必要的冗余數據,這些冗余數據由于獲得渠道的不同,很容易造成公共數據的不一致性問題。和利時的智能工廠解決方案以數據為核心,剝離各個功能單元的公共數據、業務邏輯和展示界面,通過基于分布式計算環境的智能工廠數據集成平臺(HiaCUBE),統一匯集整個生產系統的公共數據,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并通過分布式中間件提供統一、服務質量可控的智能工廠信息服務。和利時的智能工廠數據集成平臺(HiaCUBE)可以說是一個智能工廠操作系統,分層管理業務應用、公共數據、基礎服務和生產控制設備,實現類似于操作系統的硬件抽象層(HDL)、公共資源分配和管理、基礎服務等功能。
立足行業智能需求,打造最佳投入產出比
智能制造是當前業界談論最多的話題,而真正落地的智能制造模式是怎樣的,在不同的語境與理論實踐中又有著千差萬別。脫胎于強大技術支撐背景的和利時智能給出了自己的理解:智能制造或智能制造技術是一種工具,而不是目的。一方面建設智能工廠的最終目的依舊是提高產品質量、勞動生產率和設備利用率,降低工人勞動強度、產品制造成本和污染物排放,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實際上不存在固定不變的智能制造實施模式,針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采取的智能制造技術方案一定是個性化的。

和利時智能總工朱總坦言,在智能工廠解決方案推廣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是工業企業客戶自身對智能工廠的目標和要求比較籠統,需求變化頻繁,整個智能工廠建設無法采用工業領域成熟的瀑布方式去實施,而必須采用IT領域的快速迭代的實現方式,這為智能工廠建設項目的造價和進度控制帶來很大的風險。和利時針對這個挑戰,組織一支包括工業裝備、生產工藝、自動化、信息系統、精益制造、物流等專業的專家團隊,為工業企業用戶提供智能工廠咨詢設計服務,幫助用戶采用自頂向下的設計模式,先規劃、再實施,保證智能工廠設計方案的正確性和穩定性,確保整體實施效果。
“不追求投入產出比的智能制造不是好的智能制造。”關于正在轉型升級走向智能制造的中國工業制造來說,和利時智能有著清醒而獨立的見解:“對于中國的工業企業,我們需要在大量新名詞、新概念的狂轟濫炸下保持清醒的認識,從業務目標出發,采用自頂向下的設計方法,一次規劃、分步實施、迭代升級,制定最適合自身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而不是簡單地投入大量資金去采購一堆世界最頂級的裝備和系統。”誠然,面對需求復雜而又市場競爭激烈的工業制造需求,在成本投入有限的格局里,對中國工業企業智能制造推進一個如此清醒的認識,同時給予如此務實而接地氣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希冀和利時智能技術在新的制造時代里引領“中國制造2025”前行,想必不是大話。
競爭更甚,步伐更堅定
自2011年德國提出“工業4.0”概念定義的智能制造以來,全球幾乎所有的或大或小的軟硬件工業自動化制造商以及相關技術提供商,或以數字化制造,或是工業互聯概念與實踐探索,透過這些琳瑯滿目,繁花似錦的智能制造市場背后是要求更加嚴苛,技術創新能力更強的激烈競爭。如何面對未來,征戰未來?和利時智能坦言,和利時作為一家有一定規模的國內自動化企業,在智能制造領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一方面是西門子、GE、ABB等國外行業巨頭提供遠比和利時豐富的自動化設備和工業軟件產品線,對資金充裕的用戶而言,國外大廠的整體解決方案有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一些國內中小型自動化企業長期在某一局部細分行業和領域內耕耘,比較優勢明顯。在這種雙向的擠壓下,和利時一方面必須加大創新的力度,在技術上保持領先,并不斷豐富產品系列;另一方面,需要聯合國內外自動化行業的同行,采用聯盟或資本合作的方式抱團形成合力,實現產品和產業的協同,以整體的力量與國外行業巨頭實現同臺競技。
“競爭更甚,我們的步伐更堅定。”談及下一步的發展規劃,和利時智能表示:和利時智能技術公司堅持自主創新,深度掌握工業技術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點,以智能工廠系統集成服務為核心業務帶動工業自動化系統產品和工業軟件的銷售,與廣大的自動化廠商一同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經濟實用的智能工廠整體建設服務,實現多方共贏!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