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之后,人們還來不及歡慶自由的勝利,冷戰的鐵幕又徐徐在世界的東西方拉開,從此,軍備競賽逐漸演變成了一場豪賭,世界幾次瀕臨毀滅的邊緣。從另一層面來講,冷戰不但促進了軍事工業的飛速發展,更使美蘇兩國的軍事現代化實現了跨越式大發展,作為共產聯盟的一員,中國自然也沒有落下。

著名工程“兩彈一星”的順利完成標志著我國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上取得長足發展,從此,我國的國防事業告別了“小米加步槍”的寒酸。更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我國逐步建立了以哈工大、國防科大為核心的一大批高等軍事院校,為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和豐富的人才儲備。
1992年,紅色帝國蘇聯解體,冷戰正式結束,改革開放的中國則步入了全民、全軍經商的熱潮。海灣戰爭打響后,當時的中國領導人江澤民驚奇地發現,美軍不但有著先進的戰機、坦克和遠程精確導彈,先進的信息系統更是讓美軍變得耳聰目明,在美軍鋪天蓋地的海陸空一體作戰的攻擊下,伊拉克軍隊潰不成軍,幾十萬軍隊成為了美軍的活靶子。
在歷時42天的空襲和100小時的陸戰之后,數十萬伊軍被打得不敢動彈,多國部隊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重創伊軍。曾經傲慢得不可一世的薩達姆最終不得不接受聯合國660號決議,從科威特灰溜溜地撤軍。
海灣戰爭中,美軍精確的外科手術式的打擊讓當時的中國領導人恍然大悟。隨后,中國領導人發表講話,稱面對冷戰結束后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國政府應從容應對各種考驗。于是,時任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立即下令停止了軍隊經商潮,并承諾將逐年加大軍費的開支,優先發展國防工業。
中國從此開始了一系列的精兵強國之路。至此,中國的軍事發展步入了有史以來的快車道。2000年,我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把第二顆“北斗”導航衛星送上太空,從而使我國成為美國、俄羅斯之后第三個擁有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國家。截止目前,解放軍已經發展成為多軍種、多功能的機械裝甲化、信息多元化、空地一體化攻守兼備的合成化軍事力量,新型引進和自己制造的三代--三代半戰機相繼列裝部隊,更先進的無人戰機、隱型戰機正在開發制造。加油機、預警機的裝備極大加強了我空軍遠程戰力,在空載武器方面也獲得了很大進步,遠程戰略轟炸機也正在緊張的研發當中。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出,軍隊現代化是時代的必然趨勢。而在軍隊現代化的過程中,自動化技術則起著至關重要的關鍵性作用。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