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攻擊彈藥精確化
為了提高彈藥的打擊精度,減少戰場誤傷,從而降低因附帶損失對戰爭造成的負面影響,在現代戰爭中將大量的采用具有精確制導能力的彈藥,例如,在2004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英聯軍空襲使用了29199枚炸彈和導彈,其中制導彈藥19948枚,占68%。另外,采用精確制導彈藥可確保以最少的彈藥使用來精確的摧毀目標,這樣可節約戰爭開支,提高效費比。如據美軍統計,在二戰中摧毀一個目標需要9000枚炸彈,越戰需要300枚,而在海灣戰爭中使用精確制導武器只要2枚即可,極大的提高了空中進攻作戰的威力,從整體上減少了戰爭開支。
B. 武器裝備智能化
包括智能導彈、炮彈、炸彈。是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彈頭,使其具有某些智能行為。如彈藥引信具有主動識別目標能力,彈藥戰斗部具有主動跟蹤、攻擊目標能力。智能彈藥依靠彈體內智能計算機和圖像處理設備,在發射后能自主尋找、判定、選定和攻擊目標,并能發現和攻擊目標的薄弱部位,命中精度比普通彈藥高30~40倍,作戰效能是其百倍。如,智能化炮彈能極大地提高炮兵的作戰威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需用2500發普通炮彈消滅的1 個運動裝目標,現僅需1 ~2 發智能化炮彈即可。
C. 作戰平臺無人化
專家預測未來戰爭將是在人的控制下智能無人化系統直接交鋒的戰爭。智能無人化機器系統主要是指具有智能、自主性、能自由活動的機器裝置,是一種機械與電子系統和傳感器相結合制成的具有人的某些智能的自動化機器:無人飛機、無人戰車、無人艦艇、機器動物、自主自行式機器人等等,這樣的無人系統一旦投入戰場,將極大的減少人力使用成本,避免在戰場中使用人力所引起的各種顧忌,而且,無人作戰平臺可全天24小時處于良好的作戰狀態下保持不松懈、不疲勞。
2002年11月9日,是個普普通通的日子。但在睿智的軍事家眼中,它卻是非比尋常的一天。這一天,在阿富汗荒蕪的山嶺間,美軍一架“捕食者”無人機在空中盤旋一段時間后,突然撲向一輛正在山路上行駛的汽車,機腹下隨即噴出一條火舌,一枚“海爾法”導彈高速殺向汽車,一聲炸響后,正在行駛的汽車濃煙滾滾,車上的6名“基地”嫌疑分子當場斃命。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無人駕駛戰斗機的首次實戰使用,它的出現,預示著作為人類戰爭發展到更高歷史階段的無人化戰場,已經在遠處海平面上初露桅桿。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