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軌道交通在近年來發展突飛猛進,特別是在高鐵方面,幾乎可以說的一日千里,令世界為之震驚!而中國的鐵路,從開始的設備輸出逐漸轉向軌道交通標準輸出。
由于迄今中國出口的軌道交通裝備運營最高時速在140公里以內,中國鐵路產業輸出升級的方向之一是提升出口軌道交通裝備的層次,特別是要努力輸出高鐵裝備。在這方面,中國有足夠底氣,因為中國已經迅速成長為全世界公認的頭號高鐵大國,是全世界高速鐵路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營里程最長、運行速度最高、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憑借在運行時速方面的優勢,中國甚至刷新了高速鐵路的定義。按照國際公認標準,時速達到200公里即可稱為高速鐵路,但由于中國運行時速超過300公里的高鐵線路太多太長,不得不加以區分,把運行時速超過300公里的稱為“高鐵”,對運行時速在200公里以上300公里以下者則借用了高速列車的名稱,稱為“動車”。
除此之外,與歐洲、日本同行相比,中國高鐵及相關設備制造業的優勢還體現在低成本和建設高效率。中國高鐵建設造價只有海外同行的1/3到1/2,國內高鐵造價一般是1.5億元/公里,德國法蘭克福-科隆線約合3億元/公里,韓國2004年通車的高鐵路基部分造價為2.5億元/公里。越南國會于2010年6月否決了采用日本新干線技術修建河內-胡志明市高鐵線路的方案,理由是造價高達560億美元,超過越南國力承受限度。如果采用中國技術,造價幾乎只有新干線的一半。
另外一個更重要的方向是從單純設備出口上升到鋪設整條鐵路,輸出系統和標準。作為一個兼具貨物貿易出口大國和國際工程承包大國雙重身份的國家,中國在這方面擁有突出的比較優勢。2010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922億美元,新簽合同額1344億美元,當年54家中國企業躋身美國ENR國際承包商225強排行榜,完成海外工程營業總額占225強海外營業總額的13.2%,首次躍居全球首位。2011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1034.2億美元,同比增長12.2%;新簽合同額1423.3億美元,同比增長5.9%。鐵路系統出口能夠將中國在制造業和工程承包兩個行業的優勢結合起來,鑄造更為強大的競爭力,并贏得更高收益。
在實踐中,中國鐵路產業的系統和標準出口也已經取得了可觀的業績。沙特麥加朝覲輕軌已經在用戶那里贏得了良好的口碑,2012年3月,中國鐵建中土集團公司與乍得簽署56.31億美元的乍得鐵路EPC總承包(含機車車輛供貨)合同,項目包括設計施工采用中國鐵路標準的1364.09公里單線標準軌鐵路,設計行車速度120km/h。泰國等東南亞國家高層已經提出本國鐵路發展計劃應使用統一的鐵軌規格,以確保日后能同鄰國鐵路接軌;換言之實際上就是與中國鐵路標準接軌。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