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段中說: 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建立促進新能源利用的機制,加強統籌規劃、項目配套、政策引導,擴大國內需求,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擴大技改專項資金規模,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這句話,有可能引起社會誤解,誤導發展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導向和決心。雖然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確存在一些產能暫時過剩和擴張失當的問題,但這主要是在歐美經濟形勢和對華政策,國內需求尚在啟動之際的暫時現象。更不能代表價格早已低于常規能源,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太陽能熱水、采暖,太陽能炊具等產業。
能源問題是我國快速發展的最大桎梏
我國是個人口大國,能源儲藏量極為有限。能源緊缺已成為國家發展、安全的瓶頸因素。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國家常規能源與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能源供應日益緊張。
據國家有關部門數據顯示,人均石油可采儲量只有2.6噸、天然氣1074立方、煤炭90噸,分別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1%、4.3%、55.4%。。煤炭的儲藏量雖與世界平均值差距較小,然而人均只有(234噸)美國人均(1045噸)的22.39%。有關專家推斷,按目前探明儲量和開采能力測算,中國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可采年限分別只有30—50年,而世界平均水平分別是230年、45年和61年。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其中石油已經成為進口大國,對外依存度持續上升。自1993年開始我國由石油出口國成為凈進口國后,石油進口量每年以1000萬噸左右的幅度遞增。石油對外依存度上升到了50%以上。據國家權威部門測算,如不采取果斷措施,到2020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將上升至60%以上。
由于我國人均占有經濟量小,每年7%~9%的持續高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自然呈正相關,對能源的需求壓力將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能源依賴進口,必然在政治和經濟上受制于人,不僅制約著經濟發展,而且危及國家安全。
以太陽能為重點的可再生能源是最佳替代能源
太陽對人類來說是一個巨大無比、時間久遠、無窮無盡的能源,也是其它多種能源的來源。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總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每年太陽輻射到地球表面能量為5.27×1018MJ,相當于190萬億噸標準煤或相當于2.5×108萬桶石油的能量。也就是說太陽每秒鐘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大約相當于標準煤500萬噸以上,也就是地球每平方米一年可獲得約一噸煤的能量,40分鐘內投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相當于全世界每年消耗能量的總和。
如果合理利用太陽能集熱器收集能源,每平方米太陽能集熱器一年可收集半噸多煤的熱量。假如使用10平方米的太陽能集熱器,一年就可以收集相當于5噸煤以上的能量,這對于一般的家庭來說,熱量是足夠使用的,而且都是能夠做到的。如果一棟小別墅采用100平方米的太陽能集熱器就可以收集50噸煤的熱量,一所大學或一個工廠在墻壁或屋頂采用1000平方米的太陽能集熱器就可以收集500噸煤的熱量,效益相當可觀。
我國地域遼闊,太陽能資源極為豐富,太陽能年儲藏相當于17000億噸標準煤的熱量,年日照時數在2200小時以上地區約占國土面積的2/3以上,接收的太陽輻射能相當于上萬個三峽工程的發電量。我們地球上現在使用的所有能量都來源于太陽,煤、石油都是固化的太陽能物質,直接使用太陽能也是一種回歸自然的體現。
重視以太陽能為重點的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已成為全球的共識,成為世界各國寵愛的替代能源。美國的馬奇蒂博士對世界一次能源替代趨勢的研究結果表明,太陽能將在21世紀初進入一個快速發展階段,并在2050年左右達到30%的比例,次于核能居第二位,21世紀末太陽能將取代核能居第一位。殼牌石油公司經過長期研究得出結論,本世紀的主要能源是太陽能;日本經濟企劃廳和三洋公司合作研究后則更樂觀地估計,到2030年,世界電力生產的一半將依靠太陽能。正如世界觀察研究所的一期報告所指出:正在興起的“太陽經濟”將成為未來全球能源的主流。
我國利用太陽能有著悠久的歷史,人們居住的窯洞、四合院等節能建筑,把太陽能的利用發揮的盡善盡美。我國政府早在50年代就開始了節能環保工作,大力推廣太陽能的綜合利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中華民族能在古代文明中以四大發明贏得世界的尊重,在向新能源開發的現代文明中同樣能創造出舉世矚目的新奇跡。
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破解氣候異常困境,發展清潔能源是根本出路。據專家測試,使用一平方米太陽能熱水器,大約相當于每年節約180公斤標準煤;每年使用太陽能電池10兆瓦,大約相當于每年減排二氧化碳1萬噸,可有效減少因煤炭、秸桿、柴草燃燒造成的灰塵排放,改善人類生存環境。
發展以太陽能為重點的可再生能源的巨大優勢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太陽能光熱利用比較發達、比較前沿的國家,太陽能集熱器保有量占全世界的76%。中國太陽能光熱已經成為世界上的標桿產業。
經十余年創新發展,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無論在規模、數量、市場成熟度,還是在核心技術、民族品牌,都領先于世界水平,自有技術比例達到95%以上,是我國少數幾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純民族產業之一。
以皇明股份有限公司為例,現擁有30多位太陽能行業頂尖水平的科學家團隊,與國內中科院及多所著名大學聯合建立科研機構;與德國、澳大利亞、西班牙、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廣泛深入開展國際太陽能領域前沿信息和技術的交流與合作。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皇明太陽能股份聯合實驗室(CHSEL),是隸屬于中國科學院和皇明太陽能股份公司的太陽能熱利用專業研究單位,已經成為國內一流的太陽能技術研究中心。經國家科技部組織權威專家論證并批準的國家太陽能熱利用研究中心,國際太陽能學會的批準設立的國際太陽能技術科學院,已引起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高度關注。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太陽能熱利用方面的科技項目的制定幾乎以皇明的規劃為藍圖,皇明公司累計獲國家專利近900多項。皇明太陽能公司最新研制的“太陽芯”——高溫鍍膜集熱鋼管,熱量吸收率高達94%,發射率只有約10%,在500℃以上的高溫環境下仍能正常工作,是菲涅爾式太陽能熱發電裝置的核心部件。產品已經出口到美國、德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地,也是建設中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太陽能光熱電站的核心部件,目前世界上只有我國掌控這一項關鍵技術。
中國太陽谷是皇明打造的世界未來之谷,是未來城鄉發展模板,是解決能源和環境兩大全球難題的樣板。太陽谷可謂一身低碳,已發展成為世界級可再生能源研發檢測、制造物流、教育培訓、旅游觀光、低碳人居等“九大中心”為一體,集低碳夢想、低碳行動、低碳現實于一體的低碳輻射地。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主會場——日月壇·“微排”大廈,是中國太陽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球節能減排技術應用最多、最先進、成效最顯著的建筑。它的建筑總面積7.5萬平方米,采用了幾十種太陽能利用新技術,整體節能70%,加上60%的取暖、制冷,節能效率達到88%,遠遠高于國家建筑節能50%的設計標準,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640噸,節電660萬度,減少污染物排放8672.4噸。
建議
《政府工作報告》“制止太陽能、風能產業盲目擴張”的建議意見:在第18頁9行“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后,加上:要科學發展新能源,繼續大力支持和推動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同時應防止這些產業某些環節的盲目擴張。為此,應建立促進新能源利用的機制,加強統籌規劃、項目配套,政策引導,擴大國內需求……”去掉:“制止太陽能、風能等產業的盲目擴張。”一句。
后記:國務院辦公廳收到建議后,對政府工作報告作出了修改。
相關修改內容如下:
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建立促進新能源利用的機制,加強統籌規劃、項目配套、政策引導,擴大國內需求,防止太陽能、風電設備制造能力的盲目擴張。
轉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4a3c90102dy38.html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