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年來環境污染不斷嚴重,其中不少“貢獻”來自于企業火電企業,為加強火電企業管控力度,1月1日,《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下稱《標準》)正式實施。這個被稱為“世界最嚴火電環保標準”給上游環保設備制造企業和工程公司帶來了直接利好,2600億元大蛋糕已經顯現。
潘荔:政府部門需要繼續完善脫硫脫硝電價補償機制,滿足補償成本增加的要求。
具體來說,一是對供熱電廠的供熱部分明確脫硫、脫硝價格,對老電廠、硫份高的電廠以及由于客觀條件導致脫硫成本高的特殊電廠適當提高脫硫電價,滿足成本要求。
二是加快脫硝電價試點,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脫硝電價,將脫硝成本傳導到電價中去,鼓勵企業建設好、運行好脫硝裝置。
三是收取的火電廠排污費要及時且足額用于現役機組環保設施改造。
四是政府部門要綜合考慮電力和非電行業的污染物控制要求和效果,合理制定污染控制規劃,并正確處理排放控制與成本之間的關系,實現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最大化。《標準》作為國家強制標準,應充分考慮國情,采用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控制措施,充分考慮合理工期和外部條件,不宜一味追求世界上最嚴格的控制目標。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