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證我國智能建筑發展——鳥巢
傳統建筑行業集成商怎樣打破IT化時代中的技術壁壘,除了需要在業務轉型力度上下功夫之外,同時也需要加強與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合作力度。傳統建筑行業集成商和IT集成商二者各有各的優勢,但是隨著建筑智能化集成的對象越來越多,設計規劃越來越復雜,前者在項目設計實施中將面臨更多的挑戰,這時IT集成商的優勢就越發凸顯,他們處理這些尖銳棘手的集成問題可以通過一次或二次的技術開發來解決。如視頻系統等只要能提供開發接口和SDK等,IT集成商可以輕松集成到新的系統中。

見證中國智能建筑發展——水立方
“在智能建筑中的樓宇控制系統內不同的設備都具有自身的私有協議,后端的軟件平臺把所有設備都可以一起集成在統一的平臺上。其背后也需要后端服務器、存儲等基礎設施的支撐,而在這一領域,相對于傳統弱電或安防系統集成商而言就存在很多挑戰。”蘇向陽介紹說,“因為在弱電行業,傳統的建筑方案商對固有業務應用理解上很熟悉,但是面對IT網絡領域,他們的確需要像曉通網絡這樣的方案商提供整合及支持,當客戶提出怎樣通過IP化來實現智能化的樓宇應用,曉通就會從網絡的搭建,軟件的平臺集成,后端的存儲規劃,同時通過綜合布線來規劃或設計實現,形成一整套的打包方案。”據了解,成立于2010年的曉通網絡智能建筑產品事業部正是考慮到智能建筑行業集成商與IT集成商需要融合協作的市場機遇,集合廠商與曉通多年在網絡市場積累的經驗將智能建筑行業的相關業務實現了提升與整合。
實際上,目前我國巨大的房屋基建投資也促進了建筑智能化技術的發展,由于巨大的市場需求,建筑智能化技術也日趨成熟,不少研發成果接近國際水平的同時也催生了一批新技術新產品進入建筑智能化領域。如無線及物聯網等技術被廣泛采用,使智能建筑的實用價值得到了廣泛提升。特別是一些現場級智能設備系統(如電梯系統、空調控制系統、智能照明及冷熱源系統等)大量出現更加凸顯出了“DCS”的思想:集中管理,分散控制。

武漢將建世界第三高智能大樓
而對于系統集成商而言,他們也針對這一市場的發展變化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智能融合、集成規劃、科學管理的方案思路上。在智能建筑項目實施中,專業與集成的劃分的確促進了智能建筑從傳統的封閉性向更為開放型的系統模式發展,而同時將以上系統統一實現高效整合的關鍵就在于一方面設備廠家必須提供主流、公認的標準協議接口,而不是私有化協議。另外一方面集成商必須具有開發統一平臺的能力與方案整合能力。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