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于國資委2003年成立之時,就陸續確認煤炭生產、配套運輸成為發電央企的發展主業。五大電力集團開始通過并購煤礦、新建基地等方式布局煤電項目。
通過幾年的產能釋放,2011年五大電力集團的煤炭產量為 2.26億噸,比2010年增加了約5000萬噸,即便從整個煤炭行業上看,電企挖煤的成績也相當不俗:去年全國煤炭產量增速為10%,五大電力集團煤礦產量增速則為30%。
進軍煤業,并沒有讓電力企業失望。中電聯統計發現,2010年,電力企業煤炭業務的資產數額占整體資產總額的比重是4%,營業收入占比整體的也是4%,但是煤炭業務的利潤卻占到整體利潤總額的17%之多,并且,煤業的超值回報將在2011年得以顯現,中電聯預計煤炭業務利潤將達100億元,為五大發電集團貢獻40%的利潤總額。
從單個企業上看也能說明,國電電力(2.57,-0.03,-1.15%)2011年財報顯示,公司熱力(火電)業務虧損運營,營業收入9.91億元,利潤率為-34.98%,而煤炭業務的銷售收入為23.2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34.94%。
煤炭銷售固然能提升公司業績,但是國網能源魏建國卻矢口否認這是公司投資煤業的動因。他對新金融記者說:“我們進軍煤業的初衷并不是為了賣到市場上賺錢,而是為了解決我國在能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他所指的問題是,我國煤炭資源分布和電力消費需求分布的不均衡狀態。而解決的途徑是,“那些在邊遠地區的煤,比如在新疆和內蒙古,因為煤炭運輸條件有限,我們把煤挖出來,然后就地轉化成清潔能源或者是化工產品,運送到能源產品需求的地區。”魏建國說,這才是國家電網的投資思路。
不過中電聯方面認為,電力企業進軍煤炭的重要動因,來自股東意志和考核機制。2010年1月,國資委正式對發電企業實施EVA考核機制(經濟附加值),并強調企業應以利潤為導向。
“如果完不成考核指標,以后企業的日子會很難受。”劉向東說,這個考核制度與企業工資總額年增幅掛鉤,同時也牽系著央企老總的晉升前程。
而煤炭行業從2002-2010年,利潤總額從85億元上升至2930億元,完成34倍的高速增長,令電力企業艷羨不已,同時也讓電力企業意識到,開拓煤炭業務,才是提升EVA值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中電聯去年曾做過上述課題研究,結果發現,五大發電集團的EVA值與集團業務的多元化程度相關性最強,其次分別是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率和公司資產規模。其中,多元化程度對集團經濟附加值的影響程度分別是資產負債率和資產規模的1.5倍和2.5倍;多元化業務中,貢獻率最大的就是煤炭業務(占到50%以上)。
“繼續投資火電項目,實際上是資金鏈的惡性循環,電力企業只有把有限的資金投向盈利的項目,才能扭虧為盈。”劉向東對記者說。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