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7 年,西門子公司作為一家電報機制造公司在柏林成立,不久就擴展了其業務領域。隨著員工人數的飛速增長,于1897年,公司決定遷址到離柏林市區比較遠的景色宜人的施普雷河河畔。此后,于1913年,這個地方被命名為西門子城。漸漸地,這里建立起越來越多的工廠,并陸續興建了住宅建筑。1910年初,西門子公司開始建造標志性的總部大樓,能夠容納大約3000名員工,包括所有公司高層。
2、Mosaiksaal (馬賽克大廳)
因為總部大樓大廳的地面采用了巨大的大理石拼花地板,被稱為馬賽克大廳。大廳四周墻壁上有許多表現公司業務情景的馬賽克拼圖。遺憾的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美麗彎頂在戰爭期間被毀壞了。后來,由于公司總部搬到慕尼黑后,屋頂也就沒有被再次修復。在一個旁邊的小房間中,有一幅30年代初西門子城的全景圖片,從中可以看出,那時的西門子城真是非常漂亮。
大樓的建筑裝飾采用的是從20世紀開始常用的殼灰巖(石灰石的一種)。現在,所用的天然石材大部分都來自中國。
3、指針式電報機
當你開始走進這個區域時,就已經開始感受西門子的風格了。首先要經過一個由走廊圍成的中庭,在中庭中豎立著維爾納馮西門子的塑像,這座塑像開始豎立在西門子先生在柏林的別墅故居中,又于1996年遷移至此。中庭四周的墻上鑲嵌著馬賽克貼畫,以紀念二戰期間在西門子工作的外國勞工和強制勞工。
在前部的陳列窗中,放置了一臺電子指針式電報機,就是它展開了西門子的歷史畫卷,作為1847年西門子&哈爾斯克電報機制造公司在柏林成立的標志。回首當年,正是維爾納西門子設計的發電機在1866年開啟了真正的電子技術時代。維爾納西門子在1879年首次使用“電子產品”這個詞。
4、Protos 牌汽車
二十世紀初,西門子已經開始制造自己的汽車了,起先是電動汽車。1907年,法國報紙號召舉行一場歷時60天的北京至巴黎的拉力賽。次年又舉行了紐約至巴黎的拉力賽,在6個月內環游地球。來自柏林一家工廠的Protos汽車從6輛參賽汽車中勝出,首先到達巴黎。同年,西門子公司購買了這家工廠,并且延續了PROT0S這一品牌汽車的生產近20 年。在這里展出的汽車是1921年制造的,作為西門子產品家族的一員,它的特殊之處在于右駕駛和可轉動的轉向指示燈。
5、自動電梯
自動電梯這個名詞是從天主教在念禱文時用于祈禱計數的念珠串而來的。在念主禱文時,每10顆代表《福哉瑪利亞(圣母頌)》的小珠子后會跟著一顆代表《主禱文(圣父頌)》的不同的珠子(Paternoster ,是拉丁文),這根用于穿計數珠串的線從前也被人們稱為“Paternoster線”,此外人們也將Paternoster稱為“第11球”。由于自動電梯是以類似的方式將電梯臺階串成了一串,故此得名。(維基百科全書)
6、去往塔樓的路上
離開總部,穿過中庭,您面對著的正好就是成立于1906年的迪納摩工廠。100多年來,該廠一直不停地生產著用于工廠解決方案的巨型電機。自1934年以來,為紀念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去的公司員工,總部前的Rohrdamm小廣場上就豎立著公司自己的戰爭紀念碑。其上的鷹和配劍都是德國戰爭紀念碑的典型裝飾物。有八分之一的西門子員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去世,四分之一的員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去世。
位于十字路口的另一邊的街角房是1910年建造的帶餐廳的公寓,至今矗立在那里已經超過100多年了。現在,它是一座紀念建筑物。
在路上,還有一座于1915年作為化學物理實驗室豎立起來的紅磚建筑,旁邊是根據就近原則建立的公司消防隊。
7、西門子科技園
雖然柏林的生產基地仍然是西門子在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基地之一,但隨著技術的發展,許多前西門子的老廠房都不再被使用了。現在西門子科技園與被其它公司使用的土地已經連成了一片。通過集中管理,并且充分發揮了公司之間的協同效應,該地區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目前,在施普雷河畔田園詩般的鄉村中,洗衣機制造商博世與西門子家電新的聯合研究中心剛剛建成,中心可容納500名員工。西門子在德國有很多科技園區,這里是最大的一個。雖然現在它仍然被圍欄圍著,但在幾天之內,它就會與剛剛完成的公共道路接通。
8、測量儀器廠
先前的測量儀器廠是于1914年至1922年之間分階段建成的。在此生產西門子一哈爾斯克電氣測量儀器。人們也常將它稱為“維爾納二廠”。現在,則是被稱作平淡無奇的“科技園1號樓”。
9、塔樓
于1918年建成的這座塔樓,實際上是由公司供熱廠庭院中的煙囪改造而成的。自1960年開始由德國BEWAG 公司實施高效集中供熱以來,這個煙囪就關閉不用了。
該塔樓高近
在塔樓上,住著很多體色紅艷的小型猛禽紅焦(又名紅鷹)。由于柏林有很多高大的建筑,所以柏林也就成了德國紅焦的據點。它們并不筑巢。
在天氣條件良好時,從塔樓上觀光也會讓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