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配置
1.1 H6-T三軸車床版
1.2 B2伺服1KW*1、1.5KW*1、2.0KW*1
2 工藝介紹
磨床最大特點就是使用成型砂輪靠近工件,就能完成產(chǎn)品加工,因而最關(guān)鍵的部分就在于對砂輪的修正。工藝介紹如圖1所示。
其中,藍色部份為砂輪需要修整出來的形狀,最高點到最低點為4μ的圓弧。此外,新砂輪需要有單獨的修整動作,而舊砂輪修整時需要自動將修整量自動補償進去。當(dāng)砂輪小于制定直徑時需要有報警機制。不僅如此,修整需要進行獨立畫面設(shè)置,以改變圓弧凸度的形狀。
圖1 工藝介紹圖
2.1 工藝實現(xiàn)
將砂輪放大看的話是一個對數(shù)曲線,不是標(biāo)準(zhǔn)圓弧的一部份,所以不能直接用G02或者G03指令實現(xiàn)。如圖2所示。
因而要轉(zhuǎn)成圖3所示圖形,將砂輪長度部份分成30等份,等份之間用直線進行連接,然后使用者只要設(shè)定沒一段的高度,即可以得到不用形狀的曲線,這部份參數(shù)需要做成畫面。
圖3 工藝實現(xiàn)圖
2.2 變量規(guī)劃
宏變量 |
功能(單位) |
設(shè)定值 |
#500 |
新砂輪直徑(mm) |
|
#501 |
砂輪現(xiàn)在直徑(mm) |
|
#502 |
砂輪最小直徑(mm)砂輪報廢尺寸 |
|
#503 |
砂輪線速度(mm/s) |
|
#504 |
新砂輪修整量(mm) |
|
#505 |
砂輪每次修整的修整量(mm) |
|
#506 |
兩次修整間加工工件數(shù) |
|
#507 |
修砂輪的修整次數(shù) |
|
#508 |
修整跳進量 |
|
#509 |
修整速度(mm/min) |
|
#510 |
新砂輪X軸起始加工位(mm) |
|
#511 |
X軸起始加工位(mm) |
|
#512 |
Z軸起始修整位(mm) |
|
|
|
|
#514 |
快進量(mm) |
|
#515 |
快趨量(mm) |
|
#516 |
粗磨余量1(mm) |
|
#517 |
粗磨余量2(mm) |
|
#518 |
精磨余量(mm) |
|
#519 |
光磨余量(mm) |
|
#520 |
快趨速度(mm/min) |
|
#521 |
粗磨1速度(mm/min) |
|
#522 |
粗磨2速度(mm/min) |
|
#523 |
精磨速度(mm/min) |
|
#524 |
光磨速度(mm/min) |
|
|
|
|
|
|
|
#527 |
粗磨到位延時時間(sec.) |
|
#528 |
光延時間(sec.) |
|
#529 |
Z軸原位(mm) |
|
#530 |
Z軸到位(mm) |
|
#531 |
Z軸中位(mm) |
|
#532 |
Z軸修整寬度 |
|
#533 |
X軸修整凸度量 |
|
#535 |
尺寸補償量 |
|
#533 |
|
|
#540 |
0:儀表磨 1:定程磨 |
|
#541 |
0:正常磨 1:反修 |
|
#601 |
Z軸進給總量的1/30,Y軸的高度 |
|
#602 |
Z軸進給總量的2/30,Y軸的高度 |
|
#603 |
Z軸進給總量的3/30,Y軸的高度 |
|
#604 |
Z軸進給總量的4/30,Y軸的高度 |
|
#605 |
Z軸進給總量的5/30,Y軸的高度 |
|
#606 |
Z軸進給總量的6/30, Y軸的高度 |
|
#607 |
Z軸進給總量的7/30, Y軸的高度 |
|
#608 |
Z軸進給總量的8/30, Y軸的高度 |
|
#609 |
Z軸進給總量的9/30, Y軸的高度 |
|
#610 |
Z軸進給總量的10/30, Y軸的高度 |
|
#611 |
Z軸進給總量的11/30, Y軸的高度 |
|
#612 |
Z軸進給總量的12/30, Y軸的高度 |
|
#613 |
Z軸進給總量的13/30, Y軸的高度 |
|
#614 |
Z軸進給總量的14/30, Y軸的高度 |
|
#615 |
Z軸進給總量的15/30, Y軸的高度 |
|
圖4 宏變量定義圖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