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速出口到半截河村村口的路上,只要是路上的汽車,看到老唐的車,都會慢下來,和老唐的車并排行駛。一輛白色吉普車還降下車窗,車前座和后座的兩個人同時拿出手機,對著老唐不停地拍照。老唐已經不奇怪了。他說,只要他把小車開出來,就總有路人圍觀。經常有人問他這車“多少錢一輛”、“賣不賣”、“能不能再做一部”的問題。
這部小車通體藍色,比一般的小轎車要矮,大概只有1米高、2米多長。方向盤、行進踏板和剎車踏板、四個輪子、轉向燈、剎車燈,只要是普通小汽車有的,老唐的車一樣不少。前進、倒車,也都功能齊全。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因為這是部“敞篷車”。小車前面只有一塊有機玻璃制成的擋風板,并沒有頂棚。人坐進去,就像是坐進了賽車里。記者嘗試駕駛,可以感覺到呼呼的風聲。老唐說,他是按照方程式賽車的外形制造的。

小車的尾部,有兩個尾翼。老唐說,尾翼的靈感來源于隱形戰斗機。除了裝飾的作用,老唐還打算用尾翼來發電。他說,他下一步的打算,就是在尾翼上安裝太陽能充電板,利用太陽能發電。這樣的話,就能用風力、太陽能、慣性三種方式一起發電。
雖然做出了汽車,但老唐并不是什么高級的知識分子。去年8月以前,他還是一名服刑人員。上世紀90年代,他和朋友開公司的時候,因為經濟問題違法,進了監獄。入獄之前,老唐就喜歡研究電路。上學的時候,他最喜歡物理課,跟物理老師最要好。二三十歲的時候,他最喜歡研究電器開關,當時的媒體曾經報道過他。
在監獄的時候,他就喜歡上了汽車。閑下來時,他就一個人琢磨汽車的原理。出獄之后,他回到了老家半截河村,在一個平房院里,開始制造他的汽車。服刑期間,妻子和他離婚。出獄之后,他幾乎沒有任何的財產。開始的時候,他就自己琢磨原理。之后,憑借著一些朋友們的資助,他買來了電瓶、輪轂之類的材料。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他獨自一人做出了這輛電動汽車。
老唐說,小車的材料成本已經超過了1萬元。他覺得,這是因為沒有批量生產的緣故。買材料的時候,他都是零買,價格比批發貴出很多。因此,他想尋找一家正規的汽車生產企業合作,一起推廣他的電動車。老唐說,他的目標不是路上偶爾可見的“老年代步車”,他想造出正規的汽車。
1個多月之前,老唐做出了這部小車。這段時間,他已經開了300多公里了。不過,他不敢去城里,最遠也只敢去亦莊開發區。他說,到城里肯定會被交警扣下。在鄉下偶爾見到交警,交警也很通情達理,并不為難他,只讓他注意安全。
一邊開,老唐也在一邊改造。不過,因為思路、技術、材料的原因,可以改進的地方已經越來越少了。老唐希望,找到愿意合作的汽車企業,和正牌的汽車工程師聊一聊。老唐覺得,他的想法一定能啟發工程師的思路,一起做出更加環保的小汽車。
節能環保政策不斷深入百姓心中,不少人在利用自身的業余愛好研制出了連汽車工程師都無法想象的創新,這就是全民創新意識的強大作用,如果中國全社會形成一種濃厚的發明創新氛圍,再加上政府鼓勵,中國的科技將不再跟隨西方走。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