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拉響國家戰略安全警報。而我國海域蘊藏的豐富油氣資源并未得到應有的大規模開發,周邊國家的掠奪性開采嚴重損害了我國利益。近年來國家頒布的諸多扶持海洋工程裝備國產化的法律法規則為發展海洋工程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隨著我國工業的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深化,以及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提高,我國對石油的需求量將會越來越大,加強國內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努力提高自給率,是我國石油乃至經濟安全的方針。“十二五”期間海洋工程投資規模巨大,預計將達到3000億元左右,較“十一五”期間翻一番。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諸多關于海洋工程行業的扶持政策,尤其在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積極發展海洋油氣、海洋運輸、海洋漁業、濱海旅游等產業,培育壯大海洋生物醫藥、海水綜合利用、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這給國內海洋工程相關領域的公司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發展機遇。
表1 近年來出臺的關于海洋工程的法律法規
實施時間
|
法規名稱
|
頒發部門
|
意義
|
2006年2月9日
|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2006-2020年) |
國務院
|
確定大型海洋工程技術與裝備
為“重點領域及其優化主題” |
2006年6月28日
|
《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
制造業的若干意見》 |
國務院
|
提出16個關鍵領域的重大突破,
包括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設備、30萬噸礦工和原油運輸船、 海上浮動生產儲油輪等 |
2006年9月18日
|
《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
(2006-2015) |
國家發改委、
國防科工委 |
將提高船用設備配套能力,
集中力量解決配套能力弱的問題作為指導目標之一 |
2009年2月
|
《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
國務院
|
支持填補國內空白、節能環保效果顯著及產能不能
滿足市場需求的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和配套產品研發 |
2009年5月12日
|
《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
國務院
|
實現船用柴油機、曲軸、推進器、艙室設備、
甲板機械等關鍵零部件制造所需裝備的自主化 |
2009年6月4日
|
《船舶工業調整和振興
規劃實施細則》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提出到2011海洋工程裝備市場占有率達到10%
|
2010年10月17日
|
《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
新興產業的決定》 |
國務院
|
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面向海洋資源開發,
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 |
2011年3月16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
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
國務院
|
積極發展海洋油氣、海洋運輸、海洋漁業、
濱海旅游等產業,培育壯大海洋生物醫藥、 海水綜合利用、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 |
資料來源:國海證劵研究所整理
海洋工程裝備分類
從海底開發油氣資源的主要有三個過程:
①物探——用地球物理勘探船,采用地震勘探法了解海底地質構造,以尋找儲油構造,為鉆探提供依據;
②鉆探——廣泛采用自升式平臺或半潛式平臺,利用勘探資料,對可能有油氣的地質進行鉆井、取芯,以決定是否鉆評價井、數量和井位;
③開發——主要是計算油藏儲量,制定開發方案,其中包括資源、工程與經濟評價,然后確定采用固定式平臺或浮式生產系統進行生產、 儲存、運輸。上述的每個過程,都需要有海洋工程裝備得以保證,海洋工程船舶是海洋工程裝備的主體,包括海洋鉆井平臺、浮式生產設施和海洋工程輔助船。 這些海洋工程裝備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的“三高”特點。設備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嚴格;設備成套性強;多品種、小批量;建造工藝要求高,因此市場準入高,門檻高。
海洋工程裝備市場現狀
未來幾十年,海洋工程領域孕育著巨大的市場機會,根據英國坎特伯雷的能源咨詢機構道格拉斯威斯特伍德(Douglas-Westwood)公司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未來5 年全球海洋石油氣工業將投資1890 億美元在遍及全球的海洋上建立超過15000 個的油氣勘探和開采井,其中有近4500 個勘探井,投資750 億美元;10500 個開采井,投資1140 億美元。從海洋開采深度上講,石油工業從淺海到深海再到超深海不斷擴張。海洋油氣總產量占全球油氣總產量的比例已從1997年的20%上升到目前的30%以上,其中深海油氣產量約占海洋油氣產量的30%以上,因此深海鉆井平臺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根據RIGZONE網站統計,截至2009年9月,全球海洋鉆井平臺總數(包括商用平臺和非商用平臺)達到1249部。其中自升式鉆井平臺、半潛式鉆井平臺和鉆井船三類平臺為商用平臺的主體。

圖2 全球海洋鉆井平臺分類及數量(截至2009年9月)
資料來源:《全球海洋鉆井平臺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國際石油經濟
海上鉆井市場已成為全球鉆井工業的重要部分。根據BakerHughes公司統計,全球陸地商用鉆井平臺在1982年1月達到6150臺的高峰,到2009年9月大約只剩3550臺。除加拿大有所增加外,其他地區的陸地鉆井平臺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美國在這一期間減少了90%。而同一時期,參與市場競爭的商用移動式海洋鉆井平臺(下文簡稱“海洋鉆井平臺”或“鉆井平臺”),即自升式鉆井平臺、半潛式鉆井平臺和鉆井船從499部增加到627部左右(不包括在建、改造和已退役的鉆井平臺)。這充分表明,對比30年前,海上鉆井市場已成為全球鉆井工業的重要部分。
“十二五”期間海工裝備市場規模分析
據了解,我國近海水深超過300米以上的深水海域大約有20萬平方公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計劃將7萬平方公里開展對外合作,其余大約14萬平方公里則進行自營勘探。目前中海油已經建有深水工程實驗室和深水勘探實驗室。
“十二五”期間,中海油在中國的近海大陸架和大陸坡,將會再建設5000萬噸的生產能力,同時將會有2-3個深水油氣田要建成投產,油氣總產量要達到1億至1.2億噸油當量,總投資在2500-3000億元(“十一五”期間用于海上油氣資源開發的投入達1200億元)。同時,中海油的深水工程裝備項目也將啟動,即將建造第二批重大裝備,總投資約300億元,將于2015年前后投入運行。 據了解中海油計劃建造的第二批深水裝備主要包括7個項目,分別為30000噸半潛式動力定位起重鋪管船、16000噸半潛式動力定位起重鋪管船、多功能動力定位船、50000噸半潛式自航工程船、30000噸半潛式自航工程船、5000馬力多功能動力定位支持船、10000馬力三用工作船。“十一五”期間,中海油共投資約150億元建造第一批深水海工裝備,包括3000米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3000米深水起重鋪管船、12纜深水物探船、深水地質勘察船以及大馬力三用工作船等。可見,“十二五”海工裝備投資規模較“十一五”翻了一番,這對于國內海工裝備相關企業來說,預示絕佳的發展機遇。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