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 年初,殷步九從國家新聞出版署下海加盟四通,他帶來了科技排版軟件技術成果,而此時的中國正面臨著一場印刷和排版技術的革命——從傳統的笨重落后的鉛字排版走向計算機排版和激光印刷。
殷步九16 歲上清華大學,業務精專,身上帶有嚴重的技術至上的自我欣賞與固執。他是一個優秀的技術人員,但不是一個好的企業經營者。他不研究市場在哪里,不知道如何經營企業。四通有眼光看中他的技術,卻沒有想到以他為主組建一個公司,可能帶來的問題。殷步九的技術可以做出包括微分符號、積分符號、化學方程式等用于科技文獻、圖書的排版,水平的確是當時最高的。但是他犯了一個重要的錯誤,沒有把目光放到更廣闊的市場上,尤其是報紙或書籍的排版印刷上,在更大的應用領域加以推廣。他幾年里只是在科技書籍的排版方面反復改進,并沒有意識到,他的產品無論做得多么好,他面對的只是一個小眾的狹窄市場。對于以贏利為目的的企業,高技術本身不等于有市場,只有賣得多才是硬道理。
然而,問題并不完全在于殷步九本身,畢竟殷步九也是剛剛下海,還沒有適應市場經濟的一切。尤其對于產品方向、市場方向、企業管理、經營之道,包括帶隊伍,應當說基本處于蒙昧狀態。公司高層尤其段永基很快發現殷步九的產品方向的問題,也發現他的管理有問題,卻并沒有及時地指導他、糾正他,也沒有安排有市場眼光、有經營能力、可以讓殷步九信服的干部去加強殷步九公司的領導力。而是派了一個同樣畢業于清華的女同志輔助他,而這個女同志并沒有能力讓殷步九改弦更張。
當然殷步九的固執也是少有的。以段永基為首的四通領導層只是一味地遷就殷步九,對他掌管的公司從未下大力氣予以改造,更未站在公司的戰略高度來對待這一產品,致使四通在這一市場機會到來的時候,眼睜睜地看著別人超越我們,而我們自己只能徒喚奈何。在段永基后來的講話中,也承認這是四通的失敗。
如果1988 年殷步九剛來公司的時候,四通堅決地把他的技術作為拳頭產品加以對待,并瞄準報版市場和普通圖書排版市場的話,并安排懂經營的得力干部協助之,以四通當時的實力和影響力,可能不會有后來的方正了。
后來殷步九把排版技術公司搬到了珠海,更是天高皇帝遠,在自己酷愛的技術牛角尖里越鉆越深,沉浸在孤芳自賞之中難以自拔。這中間,段永基曾派我到珠海做過他的工作,希望他有所改變。但此時木已成舟,只要他做總經理,改變是很困難的。更換總經理,他一旦拂袖而去,你將雞飛蛋打。記得當時殷步九還正兒八經地邀請過我:“要不你來怎樣?”我心想,此時我來也不行了。
后來想這件事,可能還有一個因素導致殷步九的技術未能成功應用:殷步九實際上只做了計算機排版的軟件,并沒有像方正那樣,同時與激光印刷設備的硬件應用結合起來,組成可以實用的排版印刷系統。也許這一步并不難,但在我的印象里,這簡單的一步沒有邁出,就沒有形成一個讓出版企業買來就能用的產品。
后來珠海市政府還給他重獎,有房子有車,殷步九更加認為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
幾年過去了,北大方正的激光照排印刷已經基本占領中國的排版市場,主持者王選教授因而成為兩院院士。在這個項目上,四通起了個大早連晚集也沒趕上。
但是連孫強和我都看得明白的事情,萬潤南、段永基竟然沒有看到,以致耽誤了四通的未來,不能不讓人唏噓。
回憶這兩件事,是因為這兩件事留給我的印象比較深,對四通的發展影響比較大。沒有后續拳頭產品的接續,吃飯的家伙就可能香火不繼,這對于一個公司是再大不過的事情了。而當時的四通決策者卻在這樣重大的問題上迷失了。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