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及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一年有余。很多發達國家在日本福島核泄漏后,決定縮減核電站的規模,有的國家甚至終止了他們的核能計劃。這一波的棄核潮流,讓核能的安全性再次受到質疑。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天野之彌此前亦對核能的前景表示了樂觀的看法。他認為,對核能日益增長的需求、對氣候變化的關切、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的減少和化石燃料供應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并未發生改變,因此,核能的使用在今后幾十年當中仍將繼續增長。
對于去年日本核泄漏發生后,中國內地多個地方的民眾出現了“瘋狂購鹽”的現象。有分析稱,對于多數普通老百姓來講,他們對核知識及核事故仍然無知,需要通過適當的渠道向公眾介紹核能和核技術的相關概念,普及輻射防護知識,增強公眾的核安全意識。周科源談到,核安全文化是核電安全的專門領域,不管是政府、還是核電企業,均應該向普通的民眾傳遞一些核安全知識和文化。但應該區分開核安全文化和核安全科普,不應該將“增進核文化”僅僅理解為向民眾輸出核科普。核安全文化是制度化的文化,是核電企業的內部管理制度及有效反饋管理,在核文化的建構中,核電企業對其內部的安全監管是重要的一環。
正是基于核安全文化構建的要求,本次展覽以“科技創新、合作共贏、安全發展”為主題,展示了近年來,特別是福島核事故之后,世界核能發展的新技術、新成就和新能力。展覽展示了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ACP1000、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反應堆等一批站在世界前端的核技術研發進展,以及新型爆炸物檢測裝置、輻照加工技術等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核技術應用產品。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