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簡便起見,我們假設負載的轉矩是不變的,即恒轉矩負載。低速運行意味著傳動機構的傳動比較大,如上述,這里負載所得到的轉矩將被放大,而負載轉矩未變,電動機處于輕載狀態,所以,電流必減小。
從效果上說,實現變頻調速后,在低速運行時,系統的輸入電流也必減小。這一點是和機械調速相一致的。但在變頻調速時,電動機和生產機械之間的傳動機構,一般不再調節其傳動比。因此,在帶動恒轉矩負載時,不論轉速( 頻率) 多高,電動機的電流是基本不變的。
原來,變頻調速系統在頻率下降時,電動機的輸入電壓也要跟著下降。如圖5-3 所示,當工作頻率為50Hz 時,電動機的輸入電壓等于380V,處于額定狀態,它的輸入、輸出功率都可以達到額定值,如圖5-3(a) 所示。
但當工作頻率為25Hz 時,電動機的輸入電壓約等于190V,如果負載轉矩不變的話,電動機的電流也不變,結果是,電動機的輸入功率將只有額定功率的一半,如圖5-3(b)所示。
于是,如同變壓器一樣,低壓側電流大,高壓側電流小。所以,在低速運行時,系統的輸入電流是減小的。在圖5-3中,必有: IM2≈IM1,IS2 < IS1
5.1.1.3 變頻調速系統的能量傳遞
如圖5-4 所示,變頻調速系統各環節的功率如下:
1. 電源功率
即變頻調速系統從電源吸取的電功率,其計算公式如下:PS = USIS·λ (5-6) 式中,PS 為變頻器的輸入功率,kW;US 為電源線電壓,V;IS 為電源線電流,A;λ 為全功率因數。
2. 直流回路功率
PD = UDID (5-7) 式中,PD 為直流回路的電功率,kW;UD 為直流回路電壓,V;ID 為直流回路電流,A。
3. 變頻器的輸出功率
變頻器的輸出端是和電動機相接的,所以,其輸出功率也是電動機的輸入功率,計算公式如下:PM1 = UMIMcosφ1 (5-8) 式中,PM1 為變頻器的輸出功率,kW;UM 為變頻器的輸出線電壓,也是電動機的輸入線電壓,V;IM 為變頻器的輸出線電流,也是電動機的輸入線電流,A;cosφ1 為電動機定子側的功率因數。

5.1.1.4 頻率下降后的功率變化
毫無疑問,在每兩個環節之間進行轉換時,都會有功率的損耗。但因為這些損耗功率所占比例都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則可以認為,各環節的功率都是近似相等的。要大一起大,要小一起小。
當變頻器的輸出頻率減小,使負載轉速下降時,各環節的功率將減小,但減小的原因各不相同,分述如下:
1. 負載消耗的功率PL
由式(5-4),因為是恒轉矩負載(TL=C),所以轉速nL下降時,PL 也必下降。
2. 電動機的輸出功率PM2
因為電動機的電磁轉矩總是和負載轉矩相平衡的,當拖動恒轉矩負載時,電磁轉矩也是不變的。則由式(5-3),當轉速nM 隨頻率下降,輸出功率PM2 將減小。
3. 電動機的輸入功率PM1
由式(5-8),因電磁轉矩不變,故電流大小也不變,但變頻器的輸出電壓要隨頻率下降,所以,電動機的輸入功率( 也就是變頻器的輸出功率) 減小。
4. 直流回路的電流ID
由式(5-7),因為直流電壓UD 是不變的,所以直流電流ID 將隨功率PD 的減小而減小。
5. 變頻器的輸入電流IS
由式(5-6),因電源電壓US 是不變的,故輸入電流IS隨功率PS 而減小。
5.1.1.5 結論
變頻器在低頻運行時,由于其輸出電壓要隨頻率同時下降,所以輸入電流比輸出電流小。
這和變壓器是相同的。在降壓變壓器里,在損耗功率忽略不計的情況下,高壓側和低壓側的功率是相等的。而功率又和電壓與電流的乘積成正比,所以高壓側的電流小、低壓側的電流大,如圖5-5(a) 所示。

變頻器其實也一樣,所不同的只是變頻器輸出側的電壓是隨頻率的下降而下降的,其輸入側是高壓側,所以輸入側的電流比輸出側的電流小,如圖5-5(b) 所示。
5.1.2 輸入電流的功率因數
5.1.2.1 電動機的功率因數
1. 變頻調速系統的能量交換
電動機是電阻、電感性(R、L) 負載,其功率因數cosφ< 1。存在著一部分磁場和電源交換能量的無功功率。
在變頻器里,電動機并不直接和電源相接,而有直流電路阻隔其間,因此,其能量交換只在磁場和濾波電容器之間進行。

如圖5-6 右上角所示,在0~t1 區間,電流和電壓是反方向的,說明是反電動勢克服電壓而向電容器充電,如圖中的虛線①所示;在t1~t2 區間,電流和電壓是同方向的,說明是電容器上的電壓克服反電動勢而向放電,如圖中的虛線②所示。
2. 電動機功率因數的作用
(1) 與變頻調速系統的功率因數無關
變頻調速系統的功率因數是在變頻器的輸入側進行測定的,如圖5-6 所示。電動機里的磁場能和變頻器的輸入電源之間并不進行能量交換,所以,電動機的功率因數和變頻調速系統的功率因數之間并無關聯。
(2) 電動機功率因數影響發熱
功率因數低,定子里的無功電流增加,將增加定子繞組產生的熱量,使電動機的溫升增加。
(3) 減少變頻器帶動的電動機數量
當一臺變頻器供電給多臺電動機時,如電動機的功率因數低了,將使變頻器能夠供電的電動機臺數減少。
3. 影響電動機功率因數的因素
(1) 異步電動機的定子電流
如圖5-7(a) 所示,異步電動機的定子電流I1 由兩部分構成:首先是轉子的等效電流I2’,其大小取決于負載的輕重;其次是勵磁電流I0,用于產生磁通,其大小和電壓有關,電壓大,則勵磁電流也大。三者之間的關系如圖5-7(b) 所示:

式中, 為定子電流,A; 為轉子的等效電流,A;為勵磁電流,A。
(2) 勵磁電流的大小
變頻器里有一個功能,叫做“ 轉矩提升”,是在低頻運行時,調整電壓頻率比(U/f 比) 的。其實際意義是,當電動機在某一頻率下運行時,其輸入電壓是可以根據負載的情況進行調節的。
電動機是通過產生電磁轉矩來拖動負載的,電磁轉矩的計算公式是:
TM = KTФmI2’cosφ2 (5-10)
式中,TM 為電磁轉矩,N∙m;KT 為比例常數;Фm 為每個磁極下磁通量的振幅值,Wb。式(5-10) 表明,電磁轉矩是和轉子電流與磁通的乘積成正比的。就是說,如增大電壓,則磁通增加,也同樣可以增大電磁轉矩的。問題是,電動機的磁路是要飽和的,而在飽和狀態下,勵磁電流即使增加很多,磁通也增加不了多少。
于是,當變頻器的轉矩提升功能預置得太大時,就出現勵磁電流大幅增加的情況,從而使電動機的功率因數減小,如圖5-7(c) 所示。
所以,在變頻調速的情況下,如果電壓與頻率之比設定不當,容易發生電動機磁路飽和,勵磁電流增大的現象。結果是電動機的功率因數下降,效率降低。

(a) 各電流關系 (b) 電流相量圖 (c) 電壓偏高相量圖
圖5-7 異步電動機的定子電流
5.1.2.2 變頻器的功率因數
1. 變頻器的輸入電流
變頻器的輸入側是一個三相全波整流電路,整流后的直流電壓為UD,如圖6-8(a) 所示。很明顯,當電源電壓的瞬時值小于UD(uS < UD) 時,是不可能有輸入電流的。只有當uS≥UD 時,才開始有輸入電流,如圖5-8(b) 中之曲線①所示。其輸入電流是非正弦電流,如曲線②所示。它將包含著十分豐富的高次諧波成分。
輸入電流的基波分量與電壓同相位,所以,當用普通的功率因數表測量時,得到的結果是cosφ=1。
然而,所有高次諧波電流都是無功電流,它所起的作用和R、L 電路里cosφ 較低時的作用完全相同,就是說,它要在電源和輸電線路里流過許多不作功的電流,從而減小了電源和輸電線路的供電能力。
2. 提高變頻器功率因數的途徑
既然變頻器功率因數低的原因是由高次諧波電流導致的,提高功率因數的根本途徑,就只能從削弱高次諧波電流著手。因為電感線圈的感抗是和頻率成正比的,所以用電感來削弱高次諧波電流就是順理成章的方法。具體方法是:
(1) 接入交流電抗器
在三相電源的進線處串聯交流電抗器,如圖5-9 中的AL 所示。
但交流電抗器會產生電壓降,使變頻器的實際輸入電壓下降。所以,交流電抗器的電感量是要受到其電壓降的制約的。具體地說,串聯交流電抗器后,變頻器的輸入電壓必須不小于額定電壓的(95~98)%。這就影響了采用交流電抗器提高功率因數的能力,一般來說,交流電抗器只能將功率因數提高到0.85 左右。
(2) 接入直流電抗器
直流電抗器接在整流橋和濾波電容器之間,如圖5-9中之DL所示。接入直流電抗器后,可將功率因數提高至0.9。如交、直流電抗器一起接入,則功率因數可提高至0.95。5.1.3 輸入電流不平衡
5.1.3.1 濾波電容的工作特點
變頻器在低頻運行時,三相輸入電流是不平衡的。要說明這個問題,首先看一下三相整流橋經濾波電容器濾波后的工作特點。
1. 整流橋向電阻電路供電
電源的三相交變電壓的波形,經三相全波整流以后,其電壓波形有6 個脈波,如圖5-10 中的曲線①所示。電容器的濾波過程如下:在每個脈波的上升沿,電壓在向電阻R 提供電流的同時,也向電容器充電;而每個脈波的下降沿,則主要是電容器向電阻放電的過程。
總的來說,濾波電容器處于不斷地充、放電的狀態,其電壓波形如圖5-10 中的曲線②所示。這6 個脈波的充、放電過程有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有序。就是說,前一個脈波充、放電完畢,后一個就接著來,好象排著隊一樣;第二個特點是均等。因為電阻值是不變的,所以,6 個脈波的放電電流都相等。在這種情況下,三相的進線電流是平衡的。
2. 向R、L 電路供電
變頻器的負載是電動機,電動機的定子繞組屬于R、L電路。如圖5-6 所示,R、L 電路也要對濾波電容充、放電。就是說,在變頻器里的濾波電容,既要接受電源對它的充、放電,也要接受負載對它的充、放電。兩者之間能否協調呢?
假設變頻器的輸出頻率為25Hz,輸出電流的波形如圖5-11 的右上角所示,電流比電壓滯后7.5ms( 相當于0.375π)。現在來看一下,電阻負載時,濾波電容充、放電的有序和均等這兩個特點是否繼續存在?
(1) 充電的有序性
如圖所示,在7.5ms 時間內,電動機繞組一直在向濾波電容器充電,而整流橋整流后,每個脈波的持續時間只有3.3ms,電動機繞組向濾波電容器充電的時間(7.5ms)復蓋了電源整流后的2 個多一點的脈波,這兩個被復蓋的脈波處于不能充電的狀態。因此,6 個脈波向濾波電容器充電的有序性被破壞了。
(2) 放電的均等性
在直流向電動機繞組放電此后的時間(12.5ms) 內,放電電流并不象電阻電路那樣均衡,而是正弦波的,就是說,每個脈波的放電電流是不相等的。所以,6 個脈波向電動機繞組的放電電流是不均等的。
結果是,如圖5-10 那樣的6 個脈波“ 有序而均等” 地對濾波電容器進行充、放電的狀態被破壞了。所以,三相進線電流就是不平衡的了。并且,毫無規律可言。一方面,要受到變頻器輸出頻率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要受到負載輕重的影響。
一般來說,工作頻率越低,負載越輕,三相進線電流越不平衡。
小小體會
變頻器的輸入電流具有一些和常規電器不一樣的特點,而尤以三相電流不平衡是在其他設備中難以見到的。核心的問題是必須充分了解電解電容器的充、放電特點。
5.2 停電時的故障分析
講解背景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自己研制的變頻器正在順利試機,單位突然停電,再開機,竟不運行了。檢查的結果是逆變器件損壞了。分析其原因,則和變頻器各部分的過渡過程有關。當時的逆變器件用的是大功率晶體管GTR(BJT)。雖然,現代的中小容量變頻器因為使用了IGBT,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但GTR 并未完全退出變頻舞臺,所以,分析其損壞過程,仍有一定價值。
5.2.1 變頻器里的直流電源
5.2.1.1 主電路的直流電源
1. 主電路的結構
主電路的直流電源已如前述,由三相全波整流電路加濾波電容器構成。這里不再贅述。
2. 突然停電后的過渡過程
當突然停電時,變頻器的框圖如圖5-12(a) 所示。由于逆變橋還在工作,濾波電容器CD 迅速放電,直流電壓UD迅速下降,電壓曲線如圖6-12(b) 中之曲線①所示。曲線②是曲線①的切線,τD 是UD 下降的時間常數。由曲線①知,電壓的下降是很快的。但因為電壓的初始值很大,下降過程的總時間并不很短。
5.2.1.2 驅動電路的直流電源
1. 對驅動電源的要求
驅動電源需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它應能使晶體管迅速進入飽和導通狀態,如圖5-13(a) 所示; 另一方面,在飽和導通的狀態下,又能使晶體管迅速截止。為此,采取了兩個措施:
(1) 關斷時,在基極和發射極之間加入反向電壓,使晶體管容易截止,如圖5-13(b) 所示。
(2) 當晶體管飽和導通后,應適當降低驅動電壓,使晶體管退出深度飽和的狀態,如圖5-13(c) 所示。
2. 驅動電路的結構
驅動電路的結構框圖如圖5-14(a) 所示,其負載是晶體管的B-E 結。根據驅動電路對電源電壓的要求,濾波電容器CB 的容量不宜太大。
3. 突然停電后的過渡過程
一方面,由于CB 的容量不大,另一方面,其輸出電流又并不小,所以,停電后,電壓UB 和驅動電流IB 將衰減得很快,如圖5-14(b) 中的曲線①所示。
5.2.1.3 控制電路的直流電源
1. 控制電路的電源結構
控制電路的主體是中央處理器(CPU),它對電壓穩定度的要求極高。在圖5-15(a) 中,W1 是開關電源輸出變壓器的一次繞組,CPU 的電源從二次繞組之一取出。本來,開關電源本身就具有穩壓功能,但為了增強CPU 電源的穩定度和抗干擾能力,又增加了穩壓電路,如
圖5-15(a) 所示。圖中,7805 是集成穩壓電路,濾波電容器C01 的容量很大,以保持直流電壓更加穩定。C02 和C03 用于抗干擾。
5.2.2 停電時逆變管損壞的原因
5.2.2.1 逆變用晶體管的額定功率
1. 晶體管的功耗
眾所周知,晶體管有三個工作狀態:截止狀態、飽和導通狀態和放大狀態。今假設某晶體管的額定數據是:1200V、100A、500W。則在三個狀態之下的功耗如圖5-16所示。
(1) 截止狀態的功耗
在截止狀態,集電極只有1mA 的漏電流,電阻RC 上的電壓降幾乎為0,晶體管的管壓降和電源電壓近乎相等,晶體管的功耗只有0.5W,如圖5-16(a) 所示;

(2) 飽和狀態的功耗
在飽和導通狀態,集電極電流為100A,晶體管的管壓降為2.6V,功耗為260W,如圖5-16(b) 所示;
(3) 放大狀態的功耗
以某放大狀態為例,集電極電流為50A,集電極電阻RC 上的電壓降為248V,晶體管的管壓降為252V,功耗高達2.6kW。大大超過額定功耗,如圖5-16(c) 所示。所以,開關晶體管只能用在開關狀態,絕對不允許在放大區停留。
5.2.2.2 變頻器停電時的狀態
正常情況下,應該首先使變頻器停止工作,然后切斷電源。如果變頻器在正常運行的狀態下突然切斷電源,情況如何呢?
1. 基極電流
如上述,停電后,基極驅動電路的電壓下降得很快,故基極電流也很快減小。假設,在tX 時間內,基極電流從額定狀態的1.5A 減小為0.375A,晶體管進入放大狀態,集電極電流減小為20A,如圖5-17(a) 所示。
2. 主電路電壓
主電路電壓也下降得很快,但因為初始值很大,所以,在相同的tX 時間內,雖然下降得只有額定電壓的30%,但仍有150V。
3. 晶體管的功耗
集電極電流的減小,使RC 上的電壓降為100V,而晶體管的管壓降減小為50V,晶體管的功耗為1000W,是額定功耗的2 倍。所以,晶體管必燒無疑。變頻器的逆變器件改用IGBT 管以后,因為其控制極電流極小,驅動電路的電壓不會很快下降,上述現象基本上不再發生。
小小體會
當電源電壓突變時,分析各部分電路的暫態過程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解開各種迷團的主要途徑。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