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發展宏觀環境良好
目前,國內對核電發展的認識逐漸統一。國家首次明確核電在國家能源結構中的戰略地位,確定了“積極推進核電建設”的方針,為核電發展指明了方向。國務院批準發布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明確到2020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1800萬千瓦的發展目標。核電占全部電力裝機容量的比重將從現在不到2%提高到4%,我國核電進入到批量化規模發展的新階段。
經過充分論證,我國核電發展技術路線已經確定。堅持發展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路線,實施中采取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相結合的方式。與此同時,為使我國核電建設不停步,滿足電力發展需求,以現有成熟的二代改進型核電技術為基礎,通過設計改進和研發,自主建設一批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此外,我國核電體制機制調整已有所突破,一批核電項目已經啟動,我國核電發展的宏觀環境良好。
核電建設運行成績顯著
我國已先后建成了浙江秦山、廣東大亞灣和江蘇田灣三大核電基地,已有11臺機組投產運營,裝機容量為908萬千瓦。截至目前,我國核電站的安全、運行業績良好,運行水平不斷提高,運行特征主要參數好于世界均值,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環境監測表明,我國核電站放射性流出物排放量遠低于國家標準規定的限值,對周圍環境沒有帶來任何不良影響。
國家已批準了廣東嶺澳二期、浙江秦山二期擴建、遼寧紅沿河一期和福建寧德一期工程共計12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達到1210萬千瓦。
為提升核電自主化能力,我國引進了美國西屋公司AP1000三代核電技術建設浙江三門和山東海陽兩個自主化依托項目,目前,項目各項準備工作正在開展中,計劃2009年3月首臺機組開工。此外,為滿足核電發展需要,廣東、福建、浙江、山東等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項目的前期工作正在積極實施中,將根據工作進展情況分批開工建設。以上項目機組共17臺,容量1940萬千瓦。
核電項目選址工作已遍及全國18個省(區、市),據統計,除已建和在建工程外,沿海地區開展前期工作已較充分的廠址有近6000萬千瓦,為核電下一步擴大發展規模提供了廠址保證。
目前,我國已與近3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訂了雙邊或多邊核能合作協定,與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韓國等核電發達國家建立了雙邊核能合作機制。向巴基斯坦出口的恰希瑪工程是我國最大的成套機電出口項目,被兩國領導人譽為“南南合作”的典范,目前,一期工程已經竣工,運行情況良好,二期工程進展順利。為利用國際鈾資源保障核燃料供應,我國積極與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納米比亞等國談判簽訂天然鈾長期采購合同;積極推動在尼日爾、蒙古等國鈾資源的投資和探礦工作;與阿爾及利亞、約旦等國家鈾資源開發合作正在積極洽談中。為國內企業海外鈾資源開發和貿易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