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生說,首先是前期準備工作不充分,效益不理想增大了風電產業投資的風
險。在風電場建設中,有些項目前期準備工作未充分進行,特別是資源環境未搞清之前,用一些不完整或者過期的數據進行科研、做決策、上項目、選機型。結果和預期的差距較大。
其次是一些地方重視擴大建設規模,關注已裝機多少萬千瓦,忽視實際發電量,追求業績,忽視效益。項目建成后,管理和維修服務跟不上,對故障停機不能及時處理,造成長期停機維修,影響效益的充分發揮。
再次,新產品未經嚴格考核就上批量上工程,造成浪費。朱俊生介紹說,目前我國風電機組制造企業有50多家,多數是引進技術未經認真消化吸收就急于批量生產,由于風電機組市場需求發展很快,新產品組裝后未經嚴格考核,就有企業找上門來訂貨,生產企業為了占領市場就急于擴大生產上批量,上工程,出現產品質量問題就不斷進行維修,有的還需反復吊裝更換零件,長時間不能正常運行,設備效益難以發揮,同時造成人力物力大量浪費。
朱俊生說,第四是重復引進,同水平競爭,風險加大。隨著風電的快速發展,風電機組市場需求增長很快,有實力的裝備制造企業,蜂擁進入風電機組的開發。新進入的企業缺乏經驗和自主研發能力,急于進入,多數為引進許可證生產,國外雷同機型多家引進,造成國內企業在同一水平上進行競爭。
“如果不在消化吸收創新上下功夫,在激烈競爭中企業將陷入被動,帶來風險。”朱俊生擔心地說。
朱俊生說,第五是關鍵零部件發展滯后,我國整機研發和生產企業已超過40家,生產幾十個型號機型,需要大批高質量的零部件與之配套,目前關鍵的零部件,如軸承、液壓件,電控等部分關鍵零部件還需大量進口,成為我國風電產業發展的瓶頸。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