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源發展的兩個瓶頸
中國科學院院士、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匡廷云在向會議提交的書面報告中說,面臨能源短缺的嚴峻形勢,能源可持續發展是我國能源戰略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口增加,我國將面臨溫室氣體減排的巨大壓力與生態安全危機;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將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當前發展生物質能源在我國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在我國不僅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而且有非常廣闊的前景。
但匡廷云同時指出,我國生物質能源發展還存在兩個瓶頸,一個是如何大幅度增加生物質能源資源量,這是發展生物質能源的基礎,根據我國能源科技發展路線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份額需要逐步增加,而目前我國的資源虧缺量是很大的。另一個瓶頸則是提升技術水平,即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將生物資源轉化成高品位的能源產品的關鍵。
匡廷云說,我國耕地有限,發展生物質能源首先要保證糧食安全,要立足于“不與糧爭地、不與人爭糧”,必須選擇在邊際土地上發展能源植物資源產業。而在多為干旱、鹽堿、瘠薄的邊際土地上發展生物質能源,更需要選擇高光效、高生物量的能源植物,通過提高單位土地面積上生物質的積累來實現。匡廷云認為,建立能源植物繁育和生產基地、規模種植及加工生產體系,是解決制約生物質能源發展的第一個瓶頸的基礎,也是目前重要的任務。
植物油脂可直接用做石油化工原料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化總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汪燮卿說,化石能源與生物質能源本是同根生,前者在地下埋藏了億萬年;后者在地面,經光合作用當年種當年收。前者為高密度;后者為低密度能源。前者經歷了億萬年的演變,比較穩定;后者的質量受氣候、環境和儲存時間影響很大,因此用植物油脂直接做石油化工原料是完全可以的。但汪燮卿同時指出,價格是關鍵問題。對棕櫚油、橡膠籽油和麻風樹籽油等植物油差熱分析結果,它們在攝氏470度已全部分解。當前原油期貨價每噸超過6000元人民幣,如果未精制的粗植物油成本控制在每噸6000到7000元,則用作蒸汽裂解制乙烯或催化裂解制乙烯和丙烯是合適的。
汪燮卿也強調了發展生物質能源與生物質化工要堅持不與糧爭地、不與民爭食的重要性。汪燮卿說,發展生物質能源要建立在有效保護耕地的基礎上,要調動廣大農民種植能源作物的積極性,使農民能得到實惠,要形成整合的產業鏈技術,從育種、密植、可采收、運輸、儲藏、半成品到最終成品的加工。要堅持市場競爭原則,資源的可獲得性、運輸和成本、企業投資和規模等因素都要考慮進去,生物質在生長到收獲期所需的能耗、物耗,包括化肥和農藥的消耗等也都要考慮進去;能效和排放的效果要認真思考。發展生物質能源在起步的一段時期應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但最終應服從市場競爭原則。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