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早在2008年就發表了全球可持續能源投資趨勢報告稱,報告預測,全球新能源投資2012年將增至4500億美元,到2020年則將達到6000億美元。
隨著近年來不可再生能源的頻頻告急以及國際油價的持續攀升,世界各國都在不遺余力地尋求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新能源已成為國際資本追逐的熱點。
油價高企催生新能源革命
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相關責任人說,在國際油價持續上漲的背景下,新能源的開發和使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新能源開發也已成為目前全球增長最為迅速的行業之一。商務部電子商務中心主任劉俊生告訴記者,新能源行業是近年來投資領域的熱點,各類風險投資、私募基金甚至國內外證券交易機構都十分關注該領域。亞洲開發銀行預計,到2030年亞洲國家將有6.4萬億美元的新能源投資需求。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也表示,在未來10年里,新能源市場的投資將會得到迅速增長,并創造幾百萬個新的就業機會。這一觀點也可以從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元簡那里得到證實。他認為,新能源的開發可能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增長引擎,只有在新能源技術革命中走在前面,才有可能在未來的世界經濟格局中占據優勢地位。
世界追逐新能源
為了應對油價高企,目前,世界各國紛紛推出新的能源戰略,千方百計尋求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歐洲、美國、日本先行一步,搶占新能源技術的制高點。德國明確提出,利用30年的時間發展新能源技術,特別是風力發電技術取代核電技術。目前已迅速建立起了裝備制造、安裝和運行維護的產業體系,其風力發電裝機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風力發電最為強大的國家。美國先后制定了太陽光伏電池、風力發電裝備和氫能技術發展的路線圖。日本則利用其電子技術優勢,大力發展光伏發電產品,其產量已經相當于全球產量的50%以上。英、荷、日、美等國企業基本壟斷了全球的光伏發電產品市場。世界上最優秀的風機制造技術則集中在丹麥、德國、西班牙和美國等幾個國家。
發展中國家也不甘示弱。在亞洲,印度是世界上風力發電量最多的5個國家之一,裝機容量達到10億瓦,到2030年將達到100億瓦。越南到2025年將建造2至3座核電站,總裝機容量為800萬千瓦,總投資額約為160億美元。在拉美,巴西年均使用甘蔗生產44億加侖(165億升)的生物燃料,是世界上第一個將乙醇作為汽車主要燃料的國家。在非洲,南非預期到2013年生物能源的產量占南非能源總產量的40%。
許多國家或地區都將新能源作為其能源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歐盟,2010年22%的電力或整個能源的12%來自新能源;日本,到2010年光伏發電要達到483萬千瓦;拉丁美洲,2010年整個能源的10%要來自于新能源。
發展機遇與風險并存
事實上,就在新能源發展前景一片光明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困惑和挑戰。
據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院士黃其勵分析,新能源發展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太陽能電池在生產過程中會排放四氯化硅,對環境造成污染;而且,目前用太陽能發電的成本遠遠高于煤電;此外,太陽能從供給形態來說也不夠穩定。再如,生物能在生產過程中,技術的多元化會造成產品的多元化,有些技術只產生沼氣等資源利用率低的產品,綜合利用效率不高;與煤礦相比,生物能的生產原料分布比較分散,開采運輸和使用成本較高。水能的開發和利用則涉及移民、環境保護和流域經濟利益分配等問題。
對于目前國際社會關注度較高的生物能發展模式,黃其勵認為,應該在“不與民爭糧、不與糧爭地”和“不與農田爭水源、不與禽畜爭飼料、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多元起步。隨著時間的推移,非糧液體燃料和替代石油的生物基產品將成為戰略重點。
不僅如此,新能源行業自身也面臨著一些困惑。據專家介紹,作為太陽能的關鍵原材料,多晶硅目前的供應價格屢創新高,這使得太陽能產業的成本大大提高。現在太陽能發1度電成本在4元左右,用燃料油發電成本不到1元;由于多晶硅漲價,今后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將超過4元,其發電成本依然高于燃油發電。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