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重工總經理王金富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通過推動農業科技創新,不斷提高農產品供給的保障能力。這已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九年聚焦“三農”。全國人大代表、奇瑞重工總經理王金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農業科技創新的關鍵之一就是農業機械裝備的科技創新,而精準農業是農業機械裝備科技創新的發展方向。
從農業大國轉變為農業強國要靠科技推動
王金富表示,“十一五”期間,我國在農業機械化方面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數據顯示,美國務農人口僅占總人口的2%,但農業及其為農業服務的相關產業所創造的產值占美國GDP的17%,一個農民生產的農產品可供養的人數達到125人。日本水稻每公頃產量6.52噸,為全球水稻平均產量1.98噸/公頃的3.3倍。日本農業人均產值3.19萬美元,是中國農業人均產值近9倍。
王金富分析說,美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最大農業生產國和出口國,精準農業生產方式功不可沒。美國自90年代初開始大力推廣精準農業,現在精準農業生產方式已成為美國解決糧食安全和食品質量問題的保障。日本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同樣得益于精準農業生產方式的推廣。
“要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繼續保障糧食安在全與耕地資源,實現從農業大國轉變為農業強國,就必須與世界同步,快速步入精準農業階段。”王金富認為,運用數字化精準農業技術對傳統的農業裝備產業進行升級和改造,將是推動中國農業裝備產業發展的關鍵推動力之一。
利用精準農業技術確保糧食安全
據有關部門預測,到2020年我國糧食需求總量約為11450億斤,按照糧食自給率95%以上測算,2020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需要達到10800億斤以上。與高企的糧食需求相對應的,是逐年減少的耕地面積和日漸降低的農業人口。
與此同時,我國糧食生產已經連續八年保持增產,但農藥、化肥的使用同樣保持高速增長。僅農用化肥單位面積平均施用量一項,就達到434.3千克/公頃,是國際公認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的1.93倍。
“農業機械化可以實現集約化生產,從而降低勞動力投入,提高農業產量。而要降低化肥農藥的利用率,確保糧食安全,目前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利用精準農業技術。”王金富說,精準農業技術可以進行變量的施肥、播種、噴藥,進行土壤有機質層的監控,從而達到省種、省工,提高水肥的利用率的作用。
精準技術實現農業智能化
據了解,精準農業就是把科技貫穿整個農業生產全過程,做到定量決策、變量投入、定位實施。
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中心研究測算,通過信息收集、智能決策和精準作業,可以減少種子浪費50%,降低農藥95%使用量,減少70%化肥使用量,節水12%-38%。精準農業技術既能夠節約日益減少的不可再生資源,突破資源和環境約束,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王金富認為,集約化生產是農業從原始落后的生產方式,邁向現代農業生產的一個方向,而精準農業則在農業機械化集約生產的基礎上前進一大步,實現農業智能化。
發展精準農業已具備基礎
“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已大幅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53.5%和54.5%,為精準農業的實現提供了裝備保證。”王金富認為,我國已經初步實現了人蓄力向機械化轉變的偉大歷史轉變,現在需要用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實現農業裝備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產業升級。
據王金富介紹,我國在精準農業研發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國內一流的精準農業技術研究單位,奇瑞重工等農機生產企業也已進入精準農業領域。
王金富認為,作為傳統的農業裝備產業技術、產品與業務升級的方向,精準農業是代表著當今科技含量最高、綜合性最強的現代農業裝備技術。農業精準化生產,將是我國農業走上現代化道路的一個重要標志。以精準農業推動中國農業科技發展,是現階段農業科技創新的關鍵之一。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