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2月,美國白宮發布了《國家制造創新網絡戰略計劃》。作為美國振興制造業的重大戰略舉措,國家制造創新網絡計劃建設45家由政府、工業界、學術界、行業發展組織等參與的“制造創新機構”,加速前沿、革命性技術領域的研發與產業化進程,提升美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國家制造創新網絡目前已在增材制造、數字制造與設計、集成光子制造、柔性混合電子制造等領域建成了這樣的創新中樞。該計劃可以說是美國官方在搶占未來制造業技術制高點上實施的最大規模計劃,是“美國制造2025”戰略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推動智能制造發展上,國家制造創新網絡已有自己的作為,數字制造與設計創新機構聯合國防部,以及波音、洛克希德馬丁、通用電氣、羅爾斯羅伊斯、約翰迪爾、卡特彼勒、施樂帕克、寶潔、陶氏化學、微軟、西門子等工業巨頭和上百家中小企業的力量,推動數字化制造與設計集成。該機構設置了3大技術方向——先進(基于模型的)制造企業、智能機床、先進分析學,并且關注賽博物理安全以及數字制造資源共享。2016年,國家制造創新網絡還可能在人機協作制造機器人、先進機床與控制系統、面向制造的賽博安全,以及產品與工藝虛擬認證、評價與鑒定等方向上建立更多創新中樞。夯實基礎,從技術研發與產業化角度建立美國智能制造的產業生態系統,才是一個結構性、系統性的創新工程。
此外,與“中國制造2025”戰略提法不同的是,《國家制造創新網絡戰略計劃》將“加速先進制造勞動力的發展”作為一項主要任務和目標,對于未來先進制造環境下的人才培養格外重視。這與“工業互聯網”、“工業4.0”提出的未來智能制造核心特征——“工人增強”是完全一致的,反映了美歐制造業的共識,那就是人絕對不是被智能制造拋棄的,而是未來先進制造業走定制化、增值化、智能化道路的核心資產。
時下,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掀起了新一輪炒作熱潮,其實在航空工業中它們早已應用于產品設計、生產、裝配、保障中的“工人增強”活動。2012年美國空軍啟動的“未來工廠戰略專項”,其“先進自動化”子專項的目標就是實現“柔性和可重構的自動化系統,助力工人,共同工作”。可見,未來能適應智能制造環境的高技能工人將是全球制造業競爭、尤其是高端制造業發展的另一個關鍵。如果對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的炒作,能夠讓我們加深對這一點的認識,也許對于國內智能制造的發展和中國制造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值得期待的事情。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