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物聯網關鍵在于射頻標簽、傳感器、嵌入式軟件及傳輸數據計算等領域。專家預測,早期階段,基礎設施提供商面臨較大機會,投資者可密切關注物聯網領域掌握核心技術的公司。
“智能地球”通信業務達萬億級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物聯網還是一個較為新鮮的概念。物聯網的英文名稱為“TheInternetofThings”,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
根據專家的解釋,物聯網概念是指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物聯網也被稱為“智能地球”,物與物之間實現智能化,相當于遙控。你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設置而“一勞永逸”。若建筑物使用了物聯網,空調、電燈等都可用電腦來精確地調控、開關,從而實現節能;你設置每周一吸塵器自動吸塵后,每周一,你在辦公室上班,你的吸塵器就會在家中自動干活,將你的屋子打掃得一塵不染;你也可以在辦公室里,通過電腦打開家里的窗戶透氣……
1995年,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中提及“物聯網”,但當時這個新概念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1999年,在美國召開的移動計算和網絡國際會議提出,傳感網是下一個世紀人類面臨的又一個發展機遇,這是物聯網概念的雛形。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指出無所不在的物聯網通信時代即將來臨。根據ITU的報告,物聯網意味著世界上所有的物體,從輪胎到牙刷,從房屋到紙巾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主動進行“交流”,而無須人的干預。
美國權威咨詢機構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聯的業務,跟人與人通信的業務相比,將達到30比1,意味著物聯網產業要比互聯網大30倍。因此,“物聯網”被稱為是下一個萬億級的通信業務。
對于物聯網在國內的發展前景,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封松林指出,物聯網將滲透到每個行業和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改變產業格局和經濟增長方式,受其影響,行業間滲透、融合也將不斷出現。
我國高調迎接物聯網通信時代
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世界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目前已被中國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今年要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網絡和高端制造產業。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據介紹,歐盟、日本都已經提出了物聯網戰略,韓國也提出來類似的戰略,我國政府在去年也已經提出來要加大物聯網的建設。而此前多年來,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分別支持了一批RFID(電子標簽)、傳感器網絡和智能傳感器項目,金卡工程還啟動了一批RFID行業(地方)應用試點工程,但大多應用項目是以閉環應用為主,規;膽眠處于起步階段。
2009年8月7日,溫家寶總理在江蘇無錫考察時作出了要加快傳感網研究、加快在無錫建設國家物聯網園區的指示,由此,一股物聯網的發展熱潮迅速在全國各地蔓延:繼無錫創建首個“感知中國”中心之后,“感知北京”隨即被納入北京發展規劃,而更多的感知城市也在不斷涌現中。
據了解,目前我國物聯網標準體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的多項標準提案亦被采納。3月9日,中國物聯網標準聯合工作組籌備會議在北京召開,聯合工作組旨在整合國內物聯網相關標準化資源,聯合產業各方共同開展物聯網技術的研究,積極推進物聯網標準化工作,加快制定符合我國發展需求的物聯網技術標準,為政府部門的物聯網產業發展決策提供全面的技術和標準化服務支撐。
據聯合工作組組長、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技委副主任張琪介紹,中國物聯網標準聯合工作組由工信部電子標簽標準工作組、資源共享協同服務標準工作組,以及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傳感器網絡標準工作組、全國工業過程測量和控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共同倡導、發起。聯合工作組將緊緊圍繞物聯網發展需求,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兼容相結合的標準戰略,加快推進物聯網國家標準體系的建設和相關國家標準的制定,同時積極參與相關國際標準的制定,以掌握發展的主動權。
在對目前國內物聯網水平的評價上,工信部部長李毅中曾表示,世界各國均在加大物聯網研發力度,我國物聯網有一定的基礎,在國際水平線上,我們并不落后。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國家物聯網技術產業聯盟籌備組組長劉海濤研究員也表示,我國物聯網技術發展與國際同步,并已在諸多行業得到初步應用。
物聯網空間巨大忌盲目炒作
沐浴著全球性機會和國內產業政策的春風,A股市場上相關3G與物聯網公司的整體業績正在加速改善中,投資機會正逐步從概念走向現實。
商機巨大投資周期較長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8日,滬深兩市共有11家3G與物聯網公司披露了去年年報,40家公司發布了業績預報。這11家公司2009年累計實現凈利潤總額11億元,較2008年同期增長了58%,增幅為兩市已披露公司的兩倍多。其中,僅有長電科技、東信和平、威爾泰三家公司業績下滑。而已發布業績預告的40家公司中,近七成公司業績報喜,22家公司預計業績增幅超30%。
同時,已披露年報顯示:多數公司現金流充裕,投資規模保持增速。除宏圖高科外,10家公司累計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12.4億元,較前年同期增長了近一成,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也高達8.9億元。
另外,共有9家公司的去年毛利率保持在20%以上,其中,主營通信網絡配線系統的新海宜銷售毛利率達到42%,實現凈利潤8214萬元,同比增長163%。
根據東方證券的判斷,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明確提出加快物聯網研發應用,以及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入和政策支持,預計將從四方面對物聯網產業帶來推動作用:一是加快標準制定進度,二是國家級的研發中心和平臺的技術研發投入也會加強,三是相關企業、產業園區可能獲得優惠政策,四是下游應用也可能得到扶持。
“隨著重點產業振興規劃、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等政策方針的進一步落實,物聯網、IT行業等有望呈現加快成長的趨向。”上海證券分析師陳啟書如此表示。
根據專家的分析,物聯網業務雖然只是剛剛開始,但作為一個全新產業,在未來將有極大的發展空間,但對于投資方可能需要一個相當長的周期去等待。
基礎設施提供商料先受益
聯合證券研究員也指出,回顧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發展的歷程,投資者可以得到的啟示是,物聯網產業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找到穩定和有利可圖的商業模式,在早期階段基礎設施提供商面臨最大的機會。
長江證券研究員馬先文認為,從物聯網發展路徑來看,系統解決方案廠商會率先受益,而單純生產電子標簽等存儲體的廠商受益時間相對滯后。
日信證券則表示,行業發展的催化劑,來自于政府對物聯網的產業政策推動以及運營商物聯網創新業務的推出,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物聯網領域掌握核心技術的公司。
物聯網產業鏈可以細分為標識、感知、處理和信息傳送四個環節,每個環節的關鍵技術分別為電子標簽、傳感器、智能芯片和電信運營商的無線傳輸網絡,相關的上市公司包括遠望谷、新大陸、漢威電子、東信和平、大唐電信等。
從“物聯網”的應用來看,國信證券認為有三個層次:一是傳感網絡,即以二維碼、傳感器為主,實現“物”的識別;二是傳輸網絡,即通過現有的互聯網、廣電網絡、通信網絡或未來的NGN網絡,實現數據的傳輸與計算;三是應用網絡,即輸入輸出控制終端,可基于現有的手機、PC等終端進行。
國信證券表示,從IT硬件與設備上市公司來看,能夠在物聯網主題中受益的領域有:二維碼及RFID(二維碼溯源的新大陸,RFID芯片、電子標簽與讀寫器的遠望谷,上海貝嶺及子公司阿法迪,廈門信達子公司信達匯聰);傳感器(華東科技子公司南京高華科技,MEMS封裝的長電科技);TD-SCDMA芯片與SIM卡(大唐電信、東信和平、SIP封裝的長電科技)。
消息顯示,目前無錫傳感網中心的傳感器產品已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和上海世博會被成功應用,首批價值1500萬元的傳感安全防護設備銷售成功。根據預測,到2035年前后,我國的傳感網終端將達到數千億個;到2050年,傳感器將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核心技術待突破忌盲目投資
不過,也有不少專家提醒說,目前物聯網產業本身還處于起步階段,標準制定剛剛開始,核心技術還有待突破,因此不要盲目對相關公司的投資價值進行炒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浩表示,現階段物聯網的發展面臨著一些現實的技術難題,因此對物聯網的研究需要從實驗室走向社會、走向日常生活,只有以應用為主導,才能從現有資源出發進行技術攻關。由此可見,物聯網要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尚需時日。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