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廠商進軍物聯網
在記者的調查中發現,研華并不是惟一在物聯網中尋找新藍海的工業自動化廠商。同屬工業計算機領域的研祥智能和研揚科技也已經開始掘金物聯網。
早在2010的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IDF)上,研祥就展出了智慧醫療產品解決方案。在這個解決方案中,移動醫療終端MCA1001、MPC1202、病房自助終端MPC1701和各種監護儀器等硬件,借助無線/3G/有線網絡,接入醫療網絡平臺及各種信息系統。后臺的醫療終端專用服務器通過無線/3G/有線網絡,能夠在終端設備和中心機房之間,傳遞交換相關資料和數據,為整個醫療信息產品及儀器構建一個物聯網。
隨后,研揚科技也宣布成立醫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主要針對醫療IT提供自動化解決方案,如EHR(電子健康檔案),HIS(醫院信息系統)和RIS(放射科信息系統)。
“通用型產品采集信息不外乎溫度、壓力和濕度。”何春盛介紹,“這其中有水位計、流量計、一氧化碳濃度計、二氧化碳濃度計,或者酸堿度的檢測。這些將來都可以做成一個標準的模塊。買這個模塊,就可以探測所有類型。”
對于未來物聯網最末端產品的形態,何春盛認為,做物聯網就像搭積木,用戶只要把研華的產品買回去,然后‘搭一搭’就可以了。“我們已經把中間件、硬件都弄好了。只要調一下參數,在軟件方面做一些創新,就可以接入物聯網。”
為什么研華、研祥、研揚這樣的工業自動化廠商開始尋機物聯網?何春盛解釋說,如果工業自動化是一個“小區”,物聯網就是一個城市,兩者在實質上是相通的。
“其實物聯網與工業自動化是分不開的。” 重慶郵電大學物聯網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平教授解釋道,工業自動化包含采集、傳輸、計算等環節,而物聯網是全面感知、可靠傳遞、智慧處理,二者是相通的。物聯網只是更加強調無線、海量采訪、智能計算。
一脈相承的天性,讓工業自動化廠商尋機物聯網順其自然。在物聯網的3個關鍵領域: 傳感器、RFID和M2M(機器對機器)中,工業自動化廠商至少在傳感器和M2M領域有很強的優勢。
十幾年前,主要集中在設備領域的針對M2M之間的通信已經出現。十年間,M2M的概念不僅擴展到機器與人、機器與服務等更寬泛的概念,而且還成為“物聯網的主要現實形態”,這也帶動了在M2M中大量應用的自動化需求。現在,更多的自動化和智能技術已經從M2M應用的工業應用擴展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自動化也“傍”上了物聯網這個蔚然成風的“概念大款”。
在感知層面,工業自動化廠商也積累了上千種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包括工業計算機、工業交換機、數據采集器、觸摸屏和軟件等。并且,在物聯網時代,最末端的傳感器數量眾多,收集到的數據也相當龐雜,如果不加分析處理就將這些信息傳遞到后臺,必將對網絡層和后臺處理系統造成負擔。而如果把部分數據分析工作放在前端,就能提高效率。相應地,工業自動化廠商在前端數據處理上積累了不少經驗,它們的代表型產品—內嵌在工業計算機中的數據采集軟件就能夠勝任這個“工作”。
另外,既有能力打造通用平臺,又深入行業的工業自動化廠商在物聯網應用上也大有可為。王平指出,物聯網的應用應該是通用平臺加行業應用。通用平臺是指信息感知與傳輸,它的孵化性是比較強的,整個標準規范能夠盡快形成協議。而在行業應用上,需要企業從行業著手下自己的功夫。
產業鏈支持至關重要
從產業技術應用角度來看,應用識別與系統整合能力將加速物聯網的應用發展,信息實時高效的互動與傳遞, 將使物聯網的應用更智能,這其中就包含了開放式軟硬件開發平臺以及軟件的應用創新。
從工業計算機出發搭建物聯網產業鏈,嵌入式的智能芯片必不可少。英特爾曾預測,到2015年,全球將有150億個嵌入式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英特爾對嵌入式頗為用心,這從2010 IDF上,英特爾大談嵌入式中可見一斑。從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到物聯網,從車載信息娛樂設備到智能家電,英特爾都努力嵌入其中。
而作為最基本的人機交互,觸控是物聯網的基礎技術。泰科電子美商易觸控系統銷售經理楊肅一邊展示最新的觸摸屏,一邊介紹說,物聯網時代,觸控技術是一種最基本的技術。“未來,聲音、表情、圖像都可以通過設備變為一種觸控技術,這使得人們能夠更方便地‘touch’。”
此外,物聯網時代的工業計算機還需要更加智能的軟件。據微軟Windows嵌入式系統中國區市場總監李濤介紹,微軟用于行業設備的Windows CE嵌入式系統和用于手機的Windows Mobile系統都已經做好了迎接物聯網的準備。未來,這些基于互聯網應用的軟件將會與物聯網相結合,比如導航、地圖服務已經與物聯網結合推出實時路況。
無論如何,面對方興未艾的物聯網熱潮,許多自動化廠商都急于戴上物聯網的帽子,或圈錢圈地,或改頭換面,積極樹立企業高科技形象。有業內人士評論說,自動化廠商要想進軍物聯網,必須主動開放、廣泛合作。尤其在新技術創新上更是要苦下功夫。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