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的定義,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簡單來說,人工智能是對人的智慧的模擬,把人的智慧賦予給非生物生命。
(圖片來源于網絡)
賦予智慧聽起來很神奇,像是上帝該干的事,但已經有現實案例。最近幾年,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投入巨大,如邀請世界級人工智能專家吳恩達加盟,在硅谷設立人工智能中心,成果斐然,目前百度的人工智能智能水平已經達到了3、4歲孩子的智力水平。李彥宏表示,未來大數據的積累越來越多,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的推進,“百度大腦”會逐漸成長,越來越接近一個普通人或者成年人的智力水平。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對人們的“飯碗”造成很大的威脅。一旦人工智能智力接近成年人智力水平,有多少工作會被機器人員工取代呢?人類是不是現在就要開始擔心自己的“飯碗”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種跡象越來越明顯,目前簡單的智能機器人都已經介入了很多崗位,以后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失去工作。工作還是只是一方面,人工智能的發展還存在不可預知的另一面,人工智能是否會威脅人類的生存,這種憂慮已經蔓延開來,“機器人威脅論”就是在這種憂慮下誕生。最近成功回收運載火箭的技術狂人埃隆·馬斯克就不止一次發表了“機器人威脅論”,物理學家霍金也表示,“一個超級聰明的AI可以非常好地實現它的目標,如果這些目標都沒有與我們人類一致,我們人類就麻煩了。”民間的反應更大,2015年共有50多個非政府組織組成的反機器人聯盟誕生,致力于限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發展。既然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可能對人類產生威脅,那我們是否還繼續發展?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人類發展到現在,幾乎沒有天敵,能滅亡人類的也就只有人類自身。隨著技術進步而誕生的原子彈、氫彈等核武器足以滅亡人類好幾次,。現在技術再進了一步,人工智能產生了,機器具有了智慧,這種非人類智慧是否是人類為自己制造的天敵呢?(本文目的并非宣揚“機器人威脅論”,只是希望引起人們對人工智能的思考)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