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自2014年成立融媒體未來研究院以來,與海內外科研機構、高校合作開展生物傳感技術、數據挖掘與精準營銷、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并創建國內首個以生物傳感技術為主的用戶體驗實驗室。2015年11月,研究院與荷蘭國家數學與計算機中心(以下簡稱CWI)、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組等聯合開展多場大型實驗,并成功研制出國內第一代生物傳感智能機器人——Star。
Star智能機器人可通過新華網自主研發的生物傳感器采集用戶體驗信號,轉化為數據后通過多種算法完成分析、報道、交互等工作,并可根據用戶需求生成各種產品。
圍繞英國經典舞臺劇《戰馬》開展的聯合實驗是Star第一次展現實力。新華網融媒體未來研究院根據中國國家話劇院“戰馬”劇組的需求,征選150位《戰馬》觀眾作為志愿者參加了實驗,開展了觀劇生理體驗數據的實時收集,并經過Star的數字化處理,生成各種體驗數據分析報告。中國國家話劇院對外合作中心主任、《戰馬》中方制作人李東表示,這次實驗幫助制作者更好地了解到觀眾對《戰馬》的體驗,許多結果出乎他們之前的想象。他們已根據此在考慮調整市場策略和互動設計。
為創作和經營團隊進行決策參考只是Star的功能之一。“由感而發”的Star智能機器人是開放式的生物傳感分析操作系統,可幫助傳媒人了解到以往難以挖掘的人的真實體驗與感受,幫助其完成新聞分析與報道,并最終與定制方共同完成產品樣式。
據了解,Star可廣泛適用于采寫編輯稿件、廣告傳播效果監測、兒童成長發育狀況研究、專注度安全提醒、醫療健康狀態監測、教育效果評估等多個領域,是人類智能分析的好幫手。論壇期間已有多家媒體及企業、機構達成合作意向。
新華網董事長、總裁田舒斌表示,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是傳媒發展可以預期的趨勢。比技術更重要的是“智能+”思維,能否實現傳媒人的自我突破、實現在媒體融合轉型中的“彎道超車”,對于技術趨勢的判斷和把握至關重要。傳感技術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基礎技術之一,此次在生物傳感技術中與荷蘭CWI等機構的合作充分證明,跨學科、跨國界的協作創新具有獨特的生命力。新華網將以人為中心、圍繞用戶體驗不斷進行技術與機制創新,探索“硬件+軟件+互聯網服務”的模式,開啟新華網的下一程。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