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聯合鳳凰網最近聯合推出紀錄片《工業互聯網時代》,嘗試以點帶面,從醫療、航空、制造和能源等四個領域捕捉和呈現中國工業數字化進程起飛之時的姿態。在長江商學院進行的主題沙龍上,數百名業內人士以及行業專家,共同暢想了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現在與未來。
3萬英尺之上的智慧飛行
就工業互聯網對航空業的影響,討論在GE工業互聯網大中華區總經理楊濤、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總經理王斯嘉、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科普自媒體人、果殼網主筆瘦駝等嘉賓之間展開。嘉賓共同探討了航空業的信息化進程與消費者的緊密關系,以及工業互聯網將給飛機制造帶來怎樣非同凡響的前景。
“云”上的飛行
作為大數據應用最成熟的一個行業,工業互聯網在航空領域落地最早,應用得也最為廣泛。工業互聯網可以分為幾個層面,是面向工業領域的第一個基于大數據的云平臺。一個工業大數據的云平臺分為三層,底部是提供基礎設施服務的IaaS層,中間是平臺PaaS層,最上端軟件及服務層SaaS。在今天,有超過50%的航空公司已經在使用云平臺的SaaS層,另有30%在采購基礎設施層的服務。預計到2018年,在航空行業,云平臺底部的IaaS層使用率將會達到88%,也就是大部分要用到的軟件都會用服務式的方式在云上提供。而平臺及服務層的使用率會達到57%,超過一半。這意味著在工業互聯網在航空業的技術推進已經非常成熟。
1%的無限潛力
最近,GE依據中國商用航空公司目前已有的在飛客機做了測算,預計在15年內,通過工業互聯網的應用,燃油成本可以節省1%,數額高達30億美元,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的經濟收益。而節省下的費用將能更好地投入到提高客戶服務質量上,因此也能為每個乘客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
“航空業對于工業互聯網的擁抱是非常廣泛的,從成本燃油的節省到效能提升,一直到整個數字化客機和服務、數字化營銷等。”
——GE工業互聯網大中華區
總經理楊濤
領先的出行革命
隨著工業互聯網的到來,旅客的出行將會更加舒適方便。例如討厭的航班延誤將會大幅度減少。以東航為例,與GE合作后,通過應用工業互聯網技術,東航的航班完好率已經達到了98.6%,這對航空公司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同時,通過在全球協同平臺管理供應商的方式,飛機將實現整機一體化,然后擴展到制造、銷售、市場和最后的客戶服務。例如旅客如果在上一段行程中有一部電影沒有看完,可以在下次飛行時,在下一部飛機上繼續觀看。
因地制宜協同合作
在會上,GE與大家分享了其與中國航空公司之間在工業互聯網應用上的多種實際合作。例如為了提高安全性,GE聯合東航,就發動機引擎葉片的損耗因素進行了綜合研究,對葉片何時會出現損壞、可能造成損壞的原因、如何避免損壞等因素進行數據分析,并因地制宜地考慮了中國高污染地區的污染顆粒因素等,建立模型,進行飛行調整。
同時,前不久剛下線的國產大飛機C919也有GE的參與和貢獻。飛機在制造時使用了工業互聯網的數字化整機的概念。
點擊以下視頻,了解更多工業互聯網在航空領域的應用:
中國智造的現在進行時
圍繞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的未來趨勢,智能制造產業聯盟秘書長曾玉、GE中國軟件及分析卓越中心總經理胡曉、GE全球研發中心(上海)總經理魏斌、先臨三維子公司南京寶巖總經理/江蘇省三維打印裝備與制造重點實驗室主任楊繼全等來自國內外的制造業企業代表共同展開討論,解讀國內制造業目前的現狀,并共同探討企業應該如何抓住互聯網的契機來解決行業內面臨的一些緊迫的挑戰。
智能工廠插上信息的翅膀
工業互聯網將如何推進生產力?GE為大家帶來了“智能工廠”的概念,其基本含義就是在現有的基礎上引入工業互聯網的機制,包括連接性,智能機器,傳感器,大數據和數據模型等。通過在各個層面引入“數字雙胞胎”(DigitalTwins)的模型,所有的變化都將盡在掌握,因此智能工廠具有對環境的高度適應性,能夠確保產品的質量與成本。例如GE在生產發動機葉片的工廠將一百多臺機車全部聯網,從而使產能提高了足足50%。
“我想強調,信息是一對翅膀,要把它注入我們的肌肉,我們真正的肌肉是核心技術與管理。”
——GE全球研發中心(上海)
總經理魏斌
Predix打造全新生態體系
GE推出的Predix云平臺,能夠更好地幫助中國企業進行工業轉型。它是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其中有很多模塊可以由各個企業根據其行業背景,打造適用于該企業的解決方案。GE將這個平臺開放給所有工業合作伙伴,希望能夠形成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由一些代表性的企業開放出具有行業輻射效果的APP,并在此平臺上互相借鑒、互惠互利。
“你可以把Predix想象成一個樂高的盒子,你買一個樂高盒子回來,里面有很多的小部件。你準備把它裝成鋼鐵俠還是一個別墅,都是依照你的想象力來做的。但是它里面具備了很多的小模塊,可以讓你組裝你想要的東西。”
——GE中國軟件及分析卓越中心
總經理胡曉
3D打印的工業應用
在未來,從打印一顆牙齒、一顆心臟到打印日常居住的房屋,3D打印無所不能,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做不到。
實際上,除了日常生活中的打印模型,3D打印在工業運用中同樣具有廣闊的前景,例如飛機的發動機噴油嘴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過去制造一個噴油嘴得把二十多件零件焊到一塊兒,噴油效果還不如現在一次打印出來的好。在制造業的高附加值領域,3D打印的未來市場尤其可觀,如飛機中的許多復雜零件,過去要么成本太高,要么無法制造,而3D打印在這些高端制造上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