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主城的北面,順著堯新路一路前行,就來到了棲霞新港開發區。中科川思特軟件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川思特軟件)就坐落在開發區內,綠樹掩映,靜謐井然。總經理金自力告訴記者,他們搬過來還不到兩周,核心實驗室和一個機器人智能制造裝備車間還沒來得急布置好。
金自力是川思特軟件創始人之一,他還有另外三個伙伴,分別來自英國、美國和德國。他們四個人各負責一塊業務,金自力重點在市場推廣這方面。由一個純粹的技術宅男過渡到公司的市場負責人對金自力來說,是創業這十幾年來的順勢而為,順著中國整個制造業發展的大趨勢。
從機器人產業鏈--核心零部件生產、機器人本體制造、系統集成以及行業應用這四大環節來看,用金自力的話說,川思特軟件的角色定位是"搭橋人",處于系統集成環節,他們的口號就是:"讓機器人制造更簡單!"。具體來說,他們是一家面向先進制造技術和工業機器人自動化行業以及機器人智能制造系統的開發、技術服務外包和系統集成為主營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是國內唯一一家提供自主研發機器人生產線虛擬仿真和離線編程軟件解決方案的公司。
順勢入行
創業之前,金自力在廣東一家跨國公司模具部門做程序員,是典型的技術宅。那時候最主要的工作是為機床加工編程,日常還負責測試CNC機床領域國際最前沿的各種CAM軟件。2000年他轉行到南京的一家公司做CAM軟件的銷售,2002年到上海開始自己創業,最初是做國外CAD\CAM軟件的代理。2005他在英國結識了合作伙伴BoTao,這位畢業英國拉夫堡大學計算機系的英裔華人,兩人一見如故,此后他們采用一個英國的軟件平臺開發了一個多軸激光切割模塊,陸續承接了德國、日本,和意大利等很多著名機床企業的CAM軟件定制開發任務。在這過程中,金自力和他的創業伙伴賺取了第一桶金,但在和國外軟件合作過程中,也感受到了中國人在CAD\CAM\CAE行業沒有自己軟件品牌和核心技術,沒有任何話語權所受到的不公平對待,歐美發達國家賣給中國的CAD\CAM\CAE軟件比發達國家價格就高了很多,每每遇到這種情形,金自力總有一種無奈之感,暗想,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傲氣地在行業內占據一席之地。
2009年的時候,他們接到為法國Staubli機器人開發激光編程CAM的任務,開始進入機器人行業,由此到南京注冊了川思特軟件,川思特是英語Trust的諧音。經過幾年的市場跌爬滾打,對機器人行業從陌生到熟悉并逐步成為行業專家。經過長時間的調研,發現中國在未來智能制造軟件這塊的缺失,隨著架構師DavidGuo和資深開發管理人士LukKe的加盟,他們開始研發新一代的機器人智慧工廠虛擬仿真和離線編程軟件HedraCAM。

核心團隊
HedraCAM軟件主要是對工廠的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進行虛擬仿真,離線編程,虛擬陪產。
金自力告訴記者,工業軟件的研發和互聯網APP研發完全不一樣。工業軟件的研發必須精確無誤,分毫不差,因為一個小小的誤差就有可能導致整個生產線的崩潰,這種損失哪個企業也不能承受。HedraCAM就是通過三維虛擬仿真,確定機器人的本體及工作環境的動態變化過程。讓企業可以在制造單元與生產線之前模擬出實物,縮短生產工期,避免不必要的返工,在生產線實施過程中提供程序指揮機器人的運動,這款產品的應用可以大大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軟件界面
算上此前在機床領域的研發時間,到機器人生產線仿真編程軟件的問世,金自力他們在工業軟件領域已經默默耕耘了十幾年。在國內,他們占據了空白點。據了解,當下,國內從事機器人的相關企業不下五千家,但普遍自主品牌薄弱、核心零部件研發滯后、產品認知度與附加值低,完全受制于人、沒有核心技術研發能力。
金自力說,相比較而言,國外的機器人產業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經過市場洗禮,已經形成了幾個巨頭壟斷的局面,而國內的機器人產業才剛起步,群雄逐鹿正當時。川思特軟件不參與機器人本體制造和機器人集成,巧妙避開白熱化競爭的制造市場,以"軟"制勝。用金自力的話來形容,國內正在蓬勃發展的機器人產業如同一座金礦,掘金人紛至沓來,川思特自己不做掘金者,而是為這些掘金人鋪路搭橋,給他們提供最實用可操作的軟件解決方案。
市場可期
川思特軟件慢慢在業內有了知名度,雖然品牌正式設立不過幾年時間,但是他們已經與國內十多家大型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久的合作關系。金自力介紹,他們一般為客戶量身定制產品,跟客戶共同成長。
因為擁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對一些客戶而言,在使用效果一致的前提下,與其用國外公司軟件的產品,不如選擇川思特軟件的產品。前幾年,他們和中航工業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合作,研發了一款專用激光切割離線編程軟件,這款軟件更直觀、靈活以及易于使用,在國防工業的發動機和機翼制造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2014年11月,他們為常州江蘇理工學院的KUKA機器人系統提供了SmartHedraCAM軟件的離線編程培訓與指導。SmartHedraCAM可支持全系列的KUKA機器人并支持滑軌、變位機,尤其適合坡口和復雜管材的激光加工。此次合作的是江蘇理工的材料研究實驗室,該實驗室為配合科研和教學,購置了KUKAKR60HA六關節機器人,配備激光切割工具頭、激光熔覆工具頭以及激光焊接工具頭,實現一機多工具的廣泛用途。江蘇理工的校方老師對SmartHedraCAM贊譽有加,軟件與KUKA機器系統完美相結合,極大的簡化了學校師生在教學研究及實踐中的學習操作步驟,使機器人應用的初學者學習過程變得真正簡明易學。

虛擬-現實
今年他們開始與眾多從事機器人教育的機構進行合作,在高等和職業教育兩個領域為國家培養大量有用人才,東南大學等幾家知名大學新開辟的機器人本科生教學課程指定HedraCAM軟件作為專業課和實訓軟件。
隨著國內機器人產業的蓬勃發展,作為"搭橋人"的川思特軟件也會跟著水漲船高,迎來廣闊可期的市場。金自力介紹說,隨著人力成本的不斷提升,市場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會越來越旺盛。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臺注塑機配備兩個工人,按目前人力資源成本測算,一個工人的成本每個月至少在五千到六千元人民幣,理論上,兩個工人24小時兩班倒,不眠不休,不生病不請假。一個車間假如有20個人,那么每個月光人力成本支出至少在100萬到120萬之間。但是如果換上機器人的話,一臺機器人可以照看兩臺機床,抵四個工人,還不需休息,24小時工作。再加上機器人投入的成本也在降低,10年前一個工業機器人也許要花費30萬元,現在只要10多萬元。這么一算,制造類企業大規模運用機器人是大勢所趨,中國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事實上,業內的一些機器人專家也普遍認為,機器人發展將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開端。專家同時提出下一步機器人產業亟待解決的難題:"人機協作",即工人和機器人同時在車間里搭配工作,人在機器人的輔助下做更有創造性的工作,而機器人從事精確度高、重復性強的工作。
中科川思特軟件因為沉得下心來,花費十多年時間潛心于自主技術的研發,因而在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力之時,便能以其自身優勢占據行業的制高點,靜待市場花開。反觀當下國內絕大多數從事機器人行業的企業卻囿于自主研發力量的薄弱而處處受制于人,機器人產業雖然是朝陽產業,但是一家企業想要走得更穩固更久遠,卻是實實在在的一場考驗。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