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廠與工廠的橋梁
在渝北新科國際,允升科技有2層辦公室,淺色的裝修色,過道兩旁的盆栽,在安靜中透著幾分生機。在辦公室盡頭,一個二十多平米的酒吧,里面從小吃、飲料、咖啡到威士忌應有盡有。38歲的董事長尹云峰說,不能讓加班的員工餓到。
在互聯網圈算小企業的的允升科技,如今做的事情卻很大,旗下的云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數百家工廠以及為數眾多的產品中間商、用戶提供包含了交易信息平臺、支付、云制造、庫房前置新系統等8個板塊的服務。簡單的來說,以允升的平臺為橋梁,將工廠與工廠聯系起來。
“我們現在正在努力強化平臺的工業IMC系統和云制造板塊。”尹云峰介紹,工業IMC系統能深入參與到工業生產制造過程、規范化生產、提高效率,還能接入到云工業平臺,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為企業提供所需的物料,節約企業的人力、時間等成本。
對于云制造,尹云峰充滿了期待。他表示,云制造一端連著工廠,一端連著用戶,這是面向未來的,也是自己野心所在。他解釋道,一位學習音樂但不懂工業設計的創業者,想要做一個產品,未來只需要來到允升的工業云平臺,在云制造板塊選中相應的跨域工業文件包,輕輕點下鼠標,其所需的加工產品的圖紙和程序就會自動設計出來,發送給工廠就能生產了。
做真正的互聯網+工業
2011年,34歲的尹云峰已是一家瑞士跨國企業的中國區高管,10年的職場經歷,給了他創業的要素:閱歷、經驗、眼界……也讓他有走出去的理由。
“同樣的進口刀片在國外只賣100元,到國內就要幾百元,而且經銷商還不許降價,誰降價就取消代理權。”尹云峰坦言,那時候自己就想,一定要搶回中國工廠的話語權,他最終將目光鎖定在互聯網+工業。
創業最難的永遠是開端。最開始以天貓、京東為模板,尹云峰做了自己的工業互聯網網站,不過并不成功。尹云峰總結是,沒找對路。
“因為工業產品的特殊性,無法像消費品一樣簡單下單和交易。如工廠買刀具,可能需要幾百上千個品種,如果只是簡單的下單,放入購物車,賣家體驗會很糟糕,簡單的交易系統根本無法完成。同時,很多工廠下單,并不是一手錢一手貨,從電匯到以貨易貨有很多交易方式,支付寶、銀行卡這些系統也無法完全勝任。”尹云峰說,最終他發現,單純做互聯網平臺,在工業領域根本沒有出路。
通過兩年多的摸索,尹云峰最后選擇了互聯網+物聯網的方式,將服務落地到工廠端,從支付到信息、數據,都與工廠連接到一起,成為真正的互聯網工業平臺,而不是簡單的交易平臺。
做好供應鏈就有話語權
盡管找到了方向,但是允升平臺并沒有一飛沖天,等待著尹云峰還有個棘手問題。
“因為我們的平臺價格透明,動了中間商的‘奶酪’,很多中間商根本不配合,同時工廠也有自己的利益階層代表,有用的產品信息非常少。”尹云峰說,為了解決困局,他將目光鎖定在有很大話語權的工廠身上。“搞定了工廠,中間商自然就不是問題了。”
為此,尹云峰要求銷售人員用30秒時間簡練的表述來對工廠進行推銷。最終,團隊總結出來一個有用的銷售語:品牌型號不變,價格降5%,同時還可以提供免費的庫房前置系統。結果很快就通過口碑宣傳,不少工廠都選擇了在平臺買零配件。
如今,允升平臺已經擁有數百家工廠客戶,其中不少客戶的年產值都在10億元以上,“我們掌握了工廠的采購,就是掌控了供應鏈,如今許多中間供應商、包括很多跨國企業都主動和我們聯系,要把信息放到我們的平臺上,相信未來這個平臺會有更強的話語權和議價能力。”尹云峰表示。
做中國人的工業4.0
近兩年,工業4.0概念大行其道,不過,尹云峰對照搬德國工業4.0概念并不認可。
在他看來,工業技術改造應著眼于整體而不是局部。他舉例說明,德國工業4.0思路好比你不想堵車,就把舊車換成一輛跑車提速,但實際上下班路上的時間并沒有減少,因為堵車。所以局部的改造無法實現真正的升級。
“中國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借助互聯網技術,做自己的工業4.0。”尹云峰表示,做工業互聯網首先要落地到工廠。比如允升科技推出的8個板塊服務中的庫房前置系統,就是針對工廠的庫房供給。“刀具是工廠的必須品,而允升免費提供這種系統給工廠,刀具可隨取隨用,也能隨時掌握廠家用量,到達警戒線就可以補貨,一家大型工廠,每個月至少需要200萬元以上的刀具,只需要2~3套這種系統就能滿足需求,真正做到零庫存、零距離、零延時。
尹云峰坦言,允升的庫房前置系統,就是互聯網+工業的一種嘗試,免費將這種系統給工廠,真正為企業降低采購成本,同時減少企業在庫房建設、采購和管理人員的成本支出。
互聯網無法賺快錢唯有耐心才能成長
創業感言
在尹云峰創業的5年時間里,他選擇的是沉默,從沒有主動聯系過風投資本,但是不少國內外的資本已將目光聚焦在這家企業身上,拋出了許多誘人的條件,他還是選擇獨行。
用尹云峰的話來講,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傳統電商平臺不一樣,需要耐心與時間積累,沒法賺快錢,這與風投的期望不同。
“比如庫房前置系統40天就做好了,但是試用時發現各種問題,如升降機容易夾手,于是修改;傳感器太敏感,又要修改……客戶的要求各不相同,我們平均每3個月就要改一個版本,工業產品有著自己的規律,就是金錢買不到的時間門檻。”尹云峰坦言,當下的互聯網行業太急躁了,很多人隨便做一個電商或者O2O項目,動不動就想著IPO,其實資本市場是現實的,沒法賺錢就不會長久。
“我們現在有數百個大客戶的云平臺采購,已經開始逐漸盈利,年末又與國內幾家大的工業集團談好合作,預計明年交易額會有一個大的提升。”對于上市不上市的問題,尹云峰坦言,現在還不是時候,現在就想做好自己的事。
“我很喜歡一句話,‘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我希望我和團隊能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實現自我價值。”這個逐夢重慶的吉林人笑著說,在沉默的背后,他給出的理由與當下創業者有一點特別不同:堅持,并有耐心。因為在他的眼中:互聯網無法賺快錢,唯有耐心,才能成長。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