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制造與智慧工廠有何不同?
國務院公布“中國制造2025“戰略以來,國內有關智能制造和工業4.0的研討會、交流會目不暇接。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智能制造?不同的制造商給出了不同的理解與答案,在倍福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梁力強先生看來,目前國內制造業離智能制造還有相當長的距離,更不要說智慧工廠。“智能制造與智慧工廠二者也有區別”,梁總介紹道:“智能制造可以從智能單機設備做起,加上組合機床、自動上下料系統、機器人等設備組成全自動生產線,這是實現智能制造的基礎,而智慧工廠是對整個工廠及其上下游進行頂層設計,對智能化和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使在德國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工廠也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智慧工廠應該分階段實施
梁總認為,根據我國的制造業現狀,實現智慧工廠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們應該分階段實施,并且應該按不同的行業確定其智慧工廠的模型和近、遠期目標。我們中國科技自動化聯盟提出的“智慧工廠1.0”框架把智能制造作為工作重點,被認為是中國企業走向智慧工廠的初期目標。在梁總眼里“智慧工廠1.0”應該滿足以下幾方面的條件:
1. 設備之間實現互聯互通,現場層→控制層→生產執行系統(MES)→工廠信息系統(ERP)實現縱向信息集成。
2. 生產過程具備在線監測、(設備)狀態監控、質量管控等功能,保證高效、節能、安全生產。
3. 智慧工廠的設備應具備自適應、自診斷、自識別、自容錯和自修復能力,設備的自適應和自我修復能力是智能化的一個重要標志。設備的智能化程度越高,其生產過程受人的主觀影響越小,因而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倍福能為智慧工廠做些什么?
從工業自動化角度來看,自動化技術是實現工業4.0的核心。未來用于實現工業4.0的自動化技術與傳統的自動化技術已經不能同日而語。梁總坦言: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通信技術與自動化技術的緊密融合已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并且科學技術與自動化之間正逐步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這就是我們聯盟提出科技自動化理念的由來。
倍福(Beckhoff)無疑是最早提出把信息通信技術(ICT)和自動化技術融合在一起的先驅者。早在25年前,倍福就推出了基于PC的控制技術。該技術把PC作為開放的控制平臺,很容易實現控制器與數據庫的通訊,控制器與上層軟件的通訊。對于未來大數據的收集、分析和儲存來說,PC的平臺有著其它控制器無法比擬的優勢,PC的控制技術為實現工業大數據和基于云計算的服務創造了條件?梢砸詾自豪的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倍福所走的技術路線和當前工業4.0及智能制造所需要的控制技術不謀而合。可以說,倍福二十多年來所做的努力就是在為今天的工業4.0做準備,PC控制技術是最適合構建智慧工廠的控制技術。
倍福能為智慧工廠做出貢獻的另一項技術是EtherCAT技術。EtherCAT是一個基于工業以太網的高速現場總線系統,其網絡拓撲結構相對簡單,開放性、實時性、互聯性在當今流行的工業以太網中首屈一指。在以穩、準、精為設備優異性界定標準的前提下,這種不需要交換機,能快速實現一網到底的工業以太網技術特別適合對智能化設備的控制,也為未來智慧工廠的互通互聯提供了重要的支撐技術。
智能設備和智能制造首先要解決穩、準、精、快的問題,倍福之前推出的XFC極速控制技術可為實現這些優異的性能提供強有力的支撐。XFC技術之所以能達到這么高的性能,是由超高速I/O端子模塊,EtherCAT高速工業以太網和強大的4核、8核、16核乃至32核CPU以及掃描周期達到50微秒的實時控制軟件來保證的。XFC“極速”二字為未來智能制造插上了飛快的翅膀。
關于智慧工廠落地模式
“雖然倍福在以上三個方面可以給智慧工廠建設提供必要的支撐,但是僅僅依靠倍福的產品和技術并不能滿足智慧工廠的所有需求,在信息集成、MES及生產工藝等方面我們需要與第三方緊密合作。”梁總最后強調:“智慧工廠的建設是一項跨自動化、IT、通訊等多個領域的系統工程,需要大量軟硬件技術的融合。智慧工廠是一項跨界的事業,不是靠一己之力能夠達成的,與其如此,我們必須用跨界的思維整合各方力量,變競爭為合作,變孤軍奮斗為聯合作戰,而這正是我們中國科技自動化聯盟倡導的智慧工廠落地模式和戰略部署”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