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發展格局解析
已有103346次閱讀2012-02-24標簽:傳感器
同時,多學科、多種高新技術的交叉融合,推動了新一代傳感器的誕生與發展。例如:當前我國正在重點開發的MEMS(微電子與微機械的結合)、MOMES(MEMS與微光學的結合)、智能傳感器(MEMS與CPU、信息控制技術的結合)、生物化學傳感器(MEMS與生物技術、電化學的結合)等以及今后將大力開發的網絡化傳感器(MEMS網絡技術的結合)、納米傳感器(納米技術與傳感技術的結合)均是多學科、多種學科技術交叉融合的新一代傳感器。
(1) 傳感器產業化發展模式。
要加速形成從傳感器研究開發到大生產一條龍的產業化發展模式,走自主創新和國際合作相結合的跨越式發展道路,使我國成為世界傳感器的生產大國。
(2) 傳感器產品結構向全面、協調、持續發展。
產品品種要向高技術、高附加值傾斜,尤其要填補“空白”品種。(3) 企業生產規模(年生產能力)向規模經濟或適宜規模經濟發展。
國際上知名的跨國自動化生產商無一例外都在生產傳感器,有的企業將傳感器作為自己的支柱,而且他們能做到集成生產,比如將儀器儀表和傳感器配套生產,而我國的傳感器廠家,根本無法做到,許多企業在生產產品時按照自己的標準,結果許多產品和其他廠家的產品很難配套使用,這是影響我國傳感器發展的主要原因。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