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政策的大力鼓勵下,許多企業都開始尋求轉向的發展道路,國內企業紛紛加大了在智能制造裝備領域的投入,河南企業也不例外,走智能裝備制造業,是時代的發展,也是市場的需求。
目前,在河南省,政府重點培育的裝備制造企業有50家,涵蓋礦山機械、農機、高壓開關、石化機械、精密機床等多個領域,具相當產業規模。
記者調查采訪,在智能裝備上下工夫的河南企業確實不少。比如,在數控機床領域,安陽鑫盛是規模居第五位的數控機床企業,鄭煤機、平煤機、林州重機等均為其客戶。
安陽鑫盛董秘凡治軍告訴記者,在高檔數控機床領域國家也有科技重大專項,鑫盛機床積極承擔了11項,其中主導的6項,參與的5項,獲相關補貼3200萬元,如今公司技術水平已國內領先。
在智能電網相關產品領域,省內平高集團等則擁有較大優勢。同樣,在起重機行業,位于長垣的衛華集團也時有發力,為核工業集團研制的全智能起重機等,在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在傳統的農機具行業,許昌豪豐機械公司近年通過建設農機領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開發出了智能免耕施肥覆蓋旋播機,市場銷售看好。
河南作為煤炭生產大省,煤炭綜采智能化項目獲得了重視和專項資金的扶持。1月13日,中平能化集團煤炭綜采成套裝備及智能控制系統項目,被列入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聯合組織實施的國家智能裝備專項。
該項目總投資2.37億元,其中,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補助7千萬元。這是河南獲得國家補助資金額最大的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而在這7千萬元專項資金中,制造商中平能化機械制造公司1千400萬元,示范用戶1千600萬元。
所謂煤炭綜采智能化項目,即要實現綜采工作面機電裝備,比如采煤機、刮板輸送機和液壓支架的自動化、信息化和集成化,使綜采工作面自動化和“少人化”,通過遠程監控與調度的數字化平臺等,對工作面進行“遙測、遙控、遙調、遙視、遙信”等,從而實現對綜采工作面設備運行狀態遠程動態監測、故障預測預報及設備遠程同步自動與協同控制。
該項目將為煤礦的安全、高產和高效提供技術性保障。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說“若該智能裝備項目成功并推廣,意義絕不僅限于中平能化集團本身,而是整個礦業的安全生產得到有效保障”。
智能制造裝備
是指具有感知、決策、執行功能的各類制造裝備的統稱,屬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產物,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