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電力系統以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等傳統能源作為一次能源,由于其可儲存的特性以及穩定可靠的發電技術,使得電力系統供應側可控可調。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大規模接入,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作為一次能源具有的不可儲存及波動特性,使得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出力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電力系統供應側可調控性降低,電力系統呈現出較強的供需雙側隨機性。新能源電力系統就是通過電力系統結構、運行方式的根本性變革,使電力系統更夠承受供需雙側不確定性對系統的沖擊,保證可再生能源的安全高效利用。
新能源電力系統的主要特征有兩點:
第一,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高滲透率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是新能源電力系統的重要特征。由于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較低的能量密度以及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區的分布格局,未來我國的新能源電力系統應該是集中式與分布式可再生電源、遠距離大電網輸送與區域微網就地消納相結合的形式,從而保證系統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電力。
第二,供應側的橫向多能源互補,系統縱向源—網—荷—儲協調互動。安全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電力系統的重要目標。
在供應側,一方面,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精確預測技術、新型可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及控制技術,最大程度上做到對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出力的可調可控;另一方面,通過可再生能源與傳統水火電、抽水蓄能電站之間,不同可再生能源之間,集中式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之間的協調控制,實現多類型能源電力互補,使得供應側整體呈現出穩定的出力特性,減小可再生能源發電出力波動對系統造成的沖擊。
在輸配環節,新型的電網結構、先進的輸配電方式、控制和安全防御系統及儲能設施的建設和應用,使得電網對可再生能源擁有足夠的接納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物理通道對電力資源優化配置的影響。
在需求側,一方面,通過AMI及先進的通信系統,使用戶能夠實時掌握自身用電情況與不同層級的系統運行情況,根據價格響應信號,調整自身的用電行為;另一方面,通過先進的控制技術,能夠對用戶的終端用電器做到精確計量與控制,最大程度的利用需求側“暗儲能”潛力。
綜上所述,新能源電力系統核心特征就是要借助相關的技術手段,實現電力系統中真正意義上的“橫向多源互補,縱向源網荷儲協調”,從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電力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最終使得可再生能源在我國電力能源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