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光伏市場需求成為發展新引擎
對目前外需疲軟的光伏企業而言,國內相關扶持政策無疑是雪中送炭。由于國內需求潛力巨大,光伏企業將發展方向轉向國內需求和安裝市場才是當前的最佳策略。
截至2011年11月,國內累計光伏發電裝機量僅約1.5GW,按照規劃,2012年至2015年期間,國內年平均光伏裝機量將超過3.5GW。2012年有望成為國內光伏發電大規模啟動的元年,年新增裝機量有望接近3GW,較2011年增長約300%。
國家發改委于2011年8月1日發布了適用于全國范圍的《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專家認為,這項政策將從整體上理順太陽能發展的價格體系,同時各省可能還會推出進一步的補貼措施,這對光伏行業大有裨益。
為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部去年圍繞“一個行動,兩個工程”目標開展相關調研,部署了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試點工作。通過咨詢論證,篩選出首批41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初選名單。2011年11月25日,科技部正式啟動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工作,宣布擬每年對每個試點集群支持2000萬元至3000萬元,連續3年滾動支持。
常州高新區光伏產業集群成功位列其中,也是江蘇省唯一獲批的光伏新能源產業集群。
常州光伏產業園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和配套產業,產品涵蓋拉晶、切片、電池片封裝、組件、系統開發及安裝、產品研發測試、光伏設備等各個環節,呈現了產業聚集度高、產業上下游結合緊和產業配套好的集群特征,并擁有天合光能、協鑫光伏等一批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光伏骨干企業。集群2010年實現產銷129億元,2011年力爭實現230億元。
源源不斷的投入,結出了成果。截止到2011年12月,天合光能共申請專利587件,其中發明專利243件,共計擁有有效專利222件。同時,國家科技部批準的光伏國家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已在天合園區建成,一個世界級的專家委員會也已成立,為中國光伏業實現技術突破搭建起了一個平臺。
高紀凡說:“光伏產業是中國少數在科研與制造水平上處于國際前沿的行業。堅定不移地走科技創新之路,才能保持低成本、高品質,幫助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光伏定標準、規范保發展呼聲日益強烈
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加快建立和完善光伏領域標準體系,引導行業健康發展,成為光伏規范快速發展的呼聲。
如何進一步采用科學的標準體系規范光伏市場健康發展?如何加快完善我國的光伏產品與技術標準?2011年11月14日至16日,120多位專家在常州召開的“全國太陽光伏能源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11年年會”上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中國國內光伏應用市場已經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但是,在目前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由第三方提供的產品認證、光伏電站全過程質量監控以及光伏電站驗收認證是規范產品檢測與現場控制、規范國內光伏市場的重要手段。而高質量的標準是各類認證有效開展并發揮作用的基石。”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光伏認證部康巍副部長說。
去年12月IEC/TC82國際會議分別在日本和瑞士召開,天合光能提出的兩項光伏標準獲得國家標準立項,并通過了IECTC82國際電工委員會光伏組件委員會的國家成員投票,正式成為國際標準立項,編號IEC62775,創造了中國光伏的歷史。這項標準全稱是“光伏組件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交聯度測試方法—差示掃描量熱法(DSC)”。它通過精確測量光伏封裝材料相變的熱流量,來確定光伏組件的高分子材料封裝質量,有助于光伏企業更好地控制產品質量,提高產品的長期可靠性。
據悉,天合光能已全面使用DSC測試EVA交聯度,從使用初期與二甲苯法并存到全面使用,提高了測試效率、準確性、穩定度和重復再現性。“一年前我們又把該方法用于EVA來料檢驗。跟傳統的二甲苯測試方法相比,DSC法更加清潔、快速、安全,測試時間從二甲苯的十小時以上縮短到半小時以內,提高了質量控制和反應速度,同時也降低了成本。”天合光能質量部副總裁周偉說。
這一零的突破意味著中國正在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國際舞臺上扮演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代表中國參加系統組的天合光能亞太區副總裁孫海燕博士說:“我有兩點深刻的感受,一是系統國際標準方面,西方并未比中國領先多少,我們要積極參與;二是國際上對中國的聲音以及發展趨勢更加重視,特別是以組件為優勢的系統開發方面的貢獻。”
對目前外需疲軟的光伏企業而言,國內相關扶持政策無疑是雪中送炭。由于國內需求潛力巨大,光伏企業將發展方向轉向國內需求和安裝市場才是當前的最佳策略。
截至2011年11月,國內累計光伏發電裝機量僅約1.5GW,按照規劃,2012年至2015年期間,國內年平均光伏裝機量將超過3.5GW。2012年有望成為國內光伏發電大規模啟動的元年,年新增裝機量有望接近3GW,較2011年增長約300%。
國家發改委于2011年8月1日發布了適用于全國范圍的《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專家認為,這項政策將從整體上理順太陽能發展的價格體系,同時各省可能還會推出進一步的補貼措施,這對光伏行業大有裨益。
為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部去年圍繞“一個行動,兩個工程”目標開展相關調研,部署了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試點工作。通過咨詢論證,篩選出首批41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初選名單。2011年11月25日,科技部正式啟動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工作,宣布擬每年對每個試點集群支持2000萬元至3000萬元,連續3年滾動支持。
常州高新區光伏產業集群成功位列其中,也是江蘇省唯一獲批的光伏新能源產業集群。
常州光伏產業園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和配套產業,產品涵蓋拉晶、切片、電池片封裝、組件、系統開發及安裝、產品研發測試、光伏設備等各個環節,呈現了產業聚集度高、產業上下游結合緊和產業配套好的集群特征,并擁有天合光能、協鑫光伏等一批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光伏骨干企業。集群2010年實現產銷129億元,2011年力爭實現230億元。
源源不斷的投入,結出了成果。截止到2011年12月,天合光能共申請專利587件,其中發明專利243件,共計擁有有效專利222件。同時,國家科技部批準的光伏國家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已在天合園區建成,一個世界級的專家委員會也已成立,為中國光伏業實現技術突破搭建起了一個平臺。
高紀凡說:“光伏產業是中國少數在科研與制造水平上處于國際前沿的行業。堅定不移地走科技創新之路,才能保持低成本、高品質,幫助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光伏定標準、規范保發展呼聲日益強烈
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加快建立和完善光伏領域標準體系,引導行業健康發展,成為光伏規范快速發展的呼聲。
如何進一步采用科學的標準體系規范光伏市場健康發展?如何加快完善我國的光伏產品與技術標準?2011年11月14日至16日,120多位專家在常州召開的“全國太陽光伏能源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11年年會”上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中國國內光伏應用市場已經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但是,在目前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由第三方提供的產品認證、光伏電站全過程質量監控以及光伏電站驗收認證是規范產品檢測與現場控制、規范國內光伏市場的重要手段。而高質量的標準是各類認證有效開展并發揮作用的基石。”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光伏認證部康巍副部長說。
去年12月IEC/TC82國際會議分別在日本和瑞士召開,天合光能提出的兩項光伏標準獲得國家標準立項,并通過了IECTC82國際電工委員會光伏組件委員會的國家成員投票,正式成為國際標準立項,編號IEC62775,創造了中國光伏的歷史。這項標準全稱是“光伏組件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交聯度測試方法—差示掃描量熱法(DSC)”。它通過精確測量光伏封裝材料相變的熱流量,來確定光伏組件的高分子材料封裝質量,有助于光伏企業更好地控制產品質量,提高產品的長期可靠性。
據悉,天合光能已全面使用DSC測試EVA交聯度,從使用初期與二甲苯法并存到全面使用,提高了測試效率、準確性、穩定度和重復再現性。“一年前我們又把該方法用于EVA來料檢驗。跟傳統的二甲苯測試方法相比,DSC法更加清潔、快速、安全,測試時間從二甲苯的十小時以上縮短到半小時以內,提高了質量控制和反應速度,同時也降低了成本。”天合光能質量部副總裁周偉說。
這一零的突破意味著中國正在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國際舞臺上扮演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代表中國參加系統組的天合光能亞太區副總裁孫海燕博士說:“我有兩點深刻的感受,一是系統國際標準方面,西方并未比中國領先多少,我們要積極參與;二是國際上對中國的聲音以及發展趨勢更加重視,特別是以組件為優勢的系統開發方面的貢獻。”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