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傳媒訊:2011年光纖寬帶領域在全球經濟不景氣、歐債危機不斷蔓延的外部環境下依然魅力四射,從大容量長距離傳送技術到承載網技術、接入網技術以及光纖光纜,光通信產業鏈在各個環節的表現均可圈可點,出現了許多創新性的技術和應用。在投資和需求的強勁拉動下,光通信產業的蓬勃發展給全球經濟尚待復蘇的漫漫長夜帶來了一抹亮色。現在,就讓我們跟隨專家的視線,盡情一覽光通信帶給人們的驚喜。
光網絡進入融合新時代
2011年,各種新技術不斷涌現,為光網絡的蓬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中100G、OTN、分組傳送為主的新技術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逐漸開啟下一代光網絡的新紀元。
100G漸行漸近。40GWDM還沒有真正步入光通信的舞臺,100G速率的WDM就接踵而來;經過技術的探討與爭論,經過標準的制定與規范,100G“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作為新一代光網絡的領軍技術,國內運營商已經展開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的100G系統測試,當前正值100G大規模應用的啟動前夕。
OTN應用不斷深入。隨著通信業務容量迅速擴大,特別是數據業務對核心網帶寬的拉動,傳統的DWDM系統只是點到點“線路技術”,在業務的調度與組網技術方面存在著不足。OTN和傳統的波分技術相比,有非常多的技術優勢。首先,OTN支持多種客戶信息的透明傳送,包括SDH、GE和10GE等。再者,OTN引入了非常豐富的開銷,包括SM、PM、TCM等,相對基于WDM只能依賴B1和J0字節來說,性能和故障的監測能力更強大。從國內建網趨勢來看,OTN已經成為事實的標準,特別是各個運營商的本地城域網基本都采用了基于電層交叉的OTN技術,大大提升了組網的靈活性和業務的快速開通與部署能力。目前OTN技術發展很快,國內主流廠家都推出了相應的OTN設備,運營商也非常關注OTN的應用價值,為OTN的快速應用增添了動力。
移動業務從2G向3G、HSPA+及LTE的演進,除了傳統業務IP化的需求,還對同步、網絡延時、可靠性及安全性提出了較高要求。分組傳送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PTN分組內核提供了統計復用能力強大的彈性管道,帶寬利用率高,更適應分組業務突發性強的特點,它同時繼承了類似SDH的傳輸網絡特性,強大的OAM及電信級保護能力、圖形化界面網管能力等。中國移動從2009年開始大規模部署PTN,目前設備在網多達30多萬端,已經建成世界范圍內最大的PTN分組傳送網絡,走在了業界的前列。中國移動的建網經驗也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PTN技術成熟、產業鏈完善。IPRAN技術基于路由器發展而來,在保持強三層特性的同時,增強了傳送方面的特性。不管PTN也好,IPRAN也罷,兩種技術都是為了解決分組傳送需求,各自都在不斷取長補短、不斷融合之中,最終的發展方向其實是殊途同歸。
光纖寬帶推動PON加速演進
隨著國家光纖寬帶戰略的實施,三大運營商2011年都進一步加大了對于PON設備的部署力度,以支撐其FTTX的發展。在PON技術的選擇上,EPON、GPON的比重已然不是主要矛盾,而是根據區域部署的特征而定。
而在下一代PON技術的演進方面,10GPON、40GPON、WDM-PON等技術成為業界爭論的焦點。
兩PON并存。2011年以來,三大運營商都進一步加大了對于PON設備的部署力度,目前,GPON設備價格已經下降至與EPON基本持平,且其性能方面已經被驗證可用于大規模推廣,尤其適合部署在FTTH場景;而EPON在FTTB模式下依然有大量的部署,運營商仍然在加大部署力度。而在廠商方面,主流供應商均可同時提供EPON、GPON設備,而不會再孤注一擲地押寶單一技術,廠商在面對運營商集采時更多比拼的是各自設備的性價比。
WDM-PON尚未成熟。從始至終,IEEE與ITU-T兩大國際技術標準所代表的EPON和GPON陣營始終處于分庭抗禮的局面,在后續技術演進過程中,由于IEEE所代表的EPON采用十的倍數進行向下演進,而在10GPON出現之后,未來100GPON可行性幾乎為零,而采用40GPON的演進路線則是必然;而ITU-T所代表的GPON則是以四的倍數進行演進,在后10GPON演進上,40GPON也成為了必經之路,雙方有可能在這一階段走向技術融合。
目前,業內實現40GPON的技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單波提高到40G,此種方法技術難度大,成本也很高,已經基本被否定;另一種方法就是采用設備堆疊的方式實現40GPON。雖然WDM-PON優勢明顯,但是WDM-PON還未成熟,部署成本也比較高,用戶需求并不強烈,所以該技術距離商用還有一段距離。
光纖產業:在困難中不斷成長
對于我國光纖光纜產業而言,2011年是充滿困難與挑戰的一年。
為滿足國內3G和寬帶網絡建設發展的需求,我國主流光纖生產企業近兩年來一直在擴大光纖包括光纖預制棒的生產能力,因此,年初人們預計,國內光纖市場將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但是,突如其來的日本地震和海嘯改變了人們年初對市場的預測。由于國內光纖生產對日本產光纖預制棒的依存度較高,地震和海嘯造成日本預制棒生產企業減產或停產,給2011年國內光纖市場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在需求方面,2011年國內光纖市場需求繼續增長,其總需求接近1億芯公里,創歷史最高水平,這加劇了市場對光纖短缺的擔心。為應對這一突發情況,國內主要光纖生產廠家一方面開足馬力生產,另一方面想方設法化解由于預制棒供應短缺造成的光纖緊張局面,全力滿足運營商網絡建設的需求。
在價格方面,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等多方面的原因,2011年,國內光纖在供應趨緊的背景下,價格卻比2010年略有下降,部分集采訂單價格已經低于每公里70元。主要光纖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財務成本以及人力資源成本上升的壓力。為此,我國主要光纖生產企業采取多種措施,努力加強企業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實力。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國光纖光纜產業大而不強的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改變,還存在著諸如研發能力不足、光纖預制棒對外依存度較高、國際化水平有待提高等薄弱環節,需要國家和運營商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