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行星(中自傳媒配圖)
科學家表示,未來的太空任務將需要能夠發送龐大的數據量。到現在為止,只能通過空間機構建設越來越大的航天器滿足需求。但是,這條道路似乎難以為繼。
美國宇航局在2004年派出兩輛火星探測漫游車:“機遇”號和“勇氣”號火星車到這個紅色星球,現在又發射“好奇”號火星車。“好奇”號火星車是一個汽車大小的火星遙控設備,是前往火星的探測器制造的有史以來最大的隔熱板,約一噸重。其使命是探尋火星上的生命元素。

行星上行走的機器人(中自傳媒配圖)
微生物燃料電池是目前在太空探索研究方面最有前途的途徑之一,因為它們可以提供持續可靠的能源,甚至比目前為“好奇”號火星車供電的核反應器提供更長的供電時間。實際的電源來自細菌本身的代謝過程。微生物產生的電子通過一個陽極陰極電阻電路發送,然后產生電力。這樣的電池可以自然地充電,因為微生物具有繁殖能力。這種方法為目前困擾著太陽系探測任務的長期電力存儲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斯科特在最近的一份聲明中說:“這項研究為空間和機器人應用中的低功率電子產品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基礎。”他總結說:“微生物燃料電池外加低功耗的電子設備,滿足機器人系統,尤其是行星機器人的能量需求。”

科學家研制微生物機器人,利用微生物為太空機器人提供電能
目前載人飛船上天,宇航員在太空飛行中產生大量的排泄物。科學家正在研究利用“泥菌”屬微生物將這些太空垃圾變廢為寶,即讓“泥菌”屬微生物“吃下”人類的排泄物,產出電能。具體做法是將這種“泥菌”屬微生物放在一個特別設計的燃料電池里,這塊電池的燃料不是氫,而是人類的排泄物。“泥菌”吞食下排泄物后,分解出電子,隨后電子被轉移到電池的一極,當電子流向電池另一極時,碰撞出電流。如果這一設想真的能變為現實,那么受益的不僅是宇航員,人類的排泄物都可以變廢為寶了。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