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民惠民
10多億元整治飲用水源地
市環保局負責人說,我市始終堅持把創建靠民惠民、提升群眾滿意度作為創建國家生態市的目標。讓群眾在創建中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在創建中,突出抓好群眾飲水安全,制定出臺了《揚州市區飲用水水源保護管理辦法》,連續6年在全市范圍內統一組織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專項整治行動,對飲用水源地范圍內的各類污染源全面清理整頓,先后投入10多億元整治環境污染隱患。
在全省率先實現對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24小時自動監測和視頻監控。城市飲用水水質達標率連續五年保持100%,農村集鎮飲用水水質達標率達91.32%,較2005年上升了12個百分點。
所有鄉鎮
都建起污水廠和中轉站
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首先要做的就是推進污水處理覆蓋工程,打好生活污水處理“圍殲戰”。建一個中等標準化污水處理廠,需要投資200多萬元,運營成本0.50元/噸;建成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少說也要投入幾十萬元,各地政府不惜投入巨資加大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鎮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改善水環境質量。
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強力推進垃圾處置覆蓋工程,戶有垃圾桶、組有垃圾箱、垃圾池,村有垃圾車,鎮有垃圾中轉站,使得農村生活垃圾實現日產日清的“閉路循環”,極大地緩解了農村生活垃圾污染問題。
四級管理
每個村都有“環保主任”
全市鄉鎮在明確鄉鎮環保助理后,在村級設立“環保主任”,鎮村成立環保辦公室和環境整治辦公室,相繼健全了市、市(縣)、鎮(街道)、村(社區)四級環保管理網絡,并逐步滲透到生產小組,在組里配備專業保潔員。
江都13個鎮垃圾中轉站全部建成投運,成立了由1800多名保潔人員組成的“綠馬甲”農村環保大軍,每村配備1-2輛垃圾清運車,共計400余輛;全區還建造安放了1.35萬個垃圾池、垃圾箱。如今,身穿綠馬甲的保潔人員和遍布鄉村的垃圾清運車成為江都鄉村一道新風景。
邗江的李典鎮、楊壽鎮,江都的樊川鎮、浦頭鎮疏浚了一批臭水河,重現碧水繞村頭的生態美景,換來百姓稱贊。 通訊員 黨生 揚州網記者姜濤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