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燃油車產品市場份額的下滑,反映出自主品牌的品牌和技術資源積淀與合資仍存在一定距離;另一方面,跨國車企集體在產品和渠道上的快速下沉,進一步擠壓了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
相比而言,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起步差距并不算大,加上目前國家相關支持政策不斷,以此為突破口或將是自主品牌趕超對手的重要途徑。
截至目前,今年微型電動車注冊登記量已經達到36萬輛,并且銷量仍然顯現蓬勃發展的態勢。不過,目前低速電動車市場仍然大多處于地方政府管理的范疇,并沒有具備合法的上路行駛身份,有效挖掘這一市場的消費潛力或將是自主品牌車企快速打開市場的捷徑。
成本仍是電動車最大障礙
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20477輛,同比增長2.2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累計銷售11777輛,占比達到6成。
“新能源汽車銷售主要以單位為主,私人消費市場占比仍然很小,只有打開私人消費市場,新能源汽車才能談得上真正的發展。”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全世向記者表示。
以純電動車為例,來自明華有道咨詢公司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純電動乘用車(含進口車)上牌量共計2378輛,其中個人用戶購買比例僅為32.3%。
“目前制約私人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產品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成本。”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研究中心副教授王寧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據近日發布的 《2014年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現狀與趨勢藍皮書》(以下簡稱 《藍皮書》)顯示,在對1000余個潛在消費者的取樣調查中,有55.1%的人認為,“成本低”是驅動消費的主要因素;而在拒絕購買電動車產品的調查結果中,“價格”原因排在首位,這一因素占比達到41%,遠高于排名第二的“充電設施不便利”因素。
《藍皮書》顯示,67%的消費者傾向于購買3萬~8萬元的電動車產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經上市的電動車產品價格大多集中在15萬~30萬元之間。
小型電動車市場潛力巨大
“只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產品,才會贏得市場。”眾泰汽車總經理蘇金河特別指出,微型電動車目前釋放出的消費潛力,正是電動車產業起步期的一筆重要財富。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微型電動車注冊登記量已經達到36萬輛,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南、河北等區域;另有第三方數據統計,以滿足農村和小城鎮市場需求為主導的小型電動汽車產品的市場需求大約為1億~1.5億輛。
從產品特性來看,這類產品價格普遍在5萬元以內,車身長度在2.5米左右,最高時速不超過70公里。按照國家《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規定,純電動車的國家標準為最高車速不低于每小時80公里、續航大于80公里。因此,低速電動車目前尚未進入工信部下發的 《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也不能獲得公安部發放的牌照。
盡管如此,這一市場仍然顯現出龐大的消費潛力。蘇金河算了一筆賬,以微型電動車為例,倘若每年能爭取其中10%的份額并轉化銷量,就有將近4萬輛的銷量,這是目前任何一家車企都不能小視的市場。
他向記者介紹,今年9月,眾泰云100將正式上市,該車最高時速為85公里/小時,使用鋰電池在滿電下續航里程可達150公里,這款車將率先在一些政策環境較為成熟的市場推行;綜合地方和國家的雙重補貼后,市場價格將在5萬元以內。按照計劃,這款車將在今年挑戰5000輛的銷售目標,明年達到2萬輛。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