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我們可以自然而然的想到,中國制造業的其它市場將何去何從?特別是在當今的國際局勢下,無論是美國指定的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推出的“工業4.0”戰略,還是日本發布的制造業競爭策略,其核心便是制造業的高度數字化發展,因此未來制造業博弈的關鍵就是制造業的自動化程度。而環保自動化作為21世紀的新興產業,現已在華夏大地上開枝散葉,而這塊沃土在未來的自動化市場比拼中,是由我們自己主導還是被壟斷呢?決定權在于技術,我們要做技術人員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操作工。只要掌握技術,我們就會擁有整片沃土。
市場的發展需要企業引領,市場的主導更需要企業的核心技術。我們的企業只注重定型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不注重技術研發,不敢于創新,技術上的瓶頸已經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往往是引進的技術和設備剛剛投產不久,就已經落后于他人,產品的盛行期十分短暫。環保設備業作為環保自動化產業的基礎行業,在產業發展中處于重要地位。在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科技部、財政部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環保產業的意見》中,環保設備業位列當前國家優先發展的三大環保產業重點領域之首。其中規定,國家鼓勵優先發展以煙氣脫硫技術與裝備、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技術、城市垃圾資源化利用與處理處置技術和裝備、城市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技術、工業廢水處理及循環利用工藝技術、清潔生產技術與裝備、生態環境保護技術與裝備、污染防治裝備控制儀器,在線環境監測設備等為主要內容的環保技術與裝備以及性能先進的環保材料及環保藥劑等。環保設備業將因此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扶持。
盡管環保設備業擁有巨大的市場增長潛力和產業政策的扶持,環保設備業相關上市公司卻并未能表現出持續的成長性。這樣一種格局,怎能不讓我們擔憂呢?全球環保市場都在向著高度數字化發展,而我們卻依然不知所謂。英國一知名雜志印刷版刊登了一篇題為《數字化程度低導致企業效率差》的文章,該文稱,雖然中國的互聯網市場表面十分繁榮,但中國企業的數字化和網絡化程度仍然偏低,制約了生產效率的提升。報告發現,只有1/5的中國企業使用云計算數據存儲和處理技術,而美國的這一比例高達3/5。中國企業只將2%的營收投入到IT領域,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盡管這篇文章的結論不能放在每個中國企業的頭上,但至少能說明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整體水平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進而導致企業運行效率不高。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運行效率低下則意味著失去了競爭力,最終將會被淘汰出局。我們的技術之路在哪里呢?
近期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加快生產制造與信息技術服務融合。目前,將信息化與工業化作為立部之本的工信部也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如《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對企業信息化建設提出了2018年具體目標,也積極通過部署全國工業云創新服務試點等工作從多個緯度促進企業信息化建設。國家發改委也將在云計算、物聯網、電子商務等關鍵領域出臺重大產業政策。可以說,中國企業數字化發展的政策環境在持續優化,這說明環保自動化的技術之路在向著我們所期望的方向前進。
未來環保市場比拼的是設備智能化、數字化的程度,德國“工業4.0”的愿景是讓設備與設備對話,產品與生產設備之間相互溝通。這是一場自動化的盛宴,同時也是環保產業的盛世。在這場盛宴即將到來之際,希望中國企業立足當下,放眼長遠,勤于學習,自主創新,同時國家鼓勵技術研發部門積極與企業合作,盡快促進技術成果轉化。研發屬于我們自己的技術,主導屬于我們的市場。
共0條 [查看全部] 網友評論